如何有效防治狂犬病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0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犬只越来越多,狂犬病也成了不少人闻之色变的话题。大家的担忧不无道理,作为一种由狂犬病病毒侵害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狂犬病的发病病死率高达100%。

根据农业部的数据,在我国,2016年全国上报的狂犬病死亡人数为592例,高居全国法定乙类传染病死亡数第三位。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我国报告的狂犬病病例数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如何有效控制并逐渐消灭狂犬病,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

可怕的狂犬病

狂犬病名字中虽然有个“犬”字,但其实,能导致狂犬病的动物并不仅限于犬只。

“狂犬病主要是由狗传播的,猫也可以引起狂犬病,但猫与人一样,它的狂犬病病毒是从狗身上传播来的,并且由于猫的攻击性没有狗那么强,所以猫传播狂犬病的几率比狗要低。”军事科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教授扈荣良解释说。

在国内,除了狗和猫,还有一些动物也被发现能传播狂犬病病毒。

“在浙江千岛湖周围的淳安、临安、建德、桐庐以及江西婺源和安徽黄山等地,发现有鼬獾能引起狂犬病。其中,千岛湖和婺源附近的鼬獾引起的狂犬病可以导致人类感染,2009~2012年,浙江的人类狂犬病有70%是由鼬獾引起的,但在鄱阳湖周围的抚州市、修水县等地发现的鼬獾咬伤人并未引起死亡。”扈荣良介绍说,“在新疆、内蒙古,我们发现了由狼和狐狸引起的狂犬病;在黑龙江、吉林,野生貉子咬伤人没有导致狂犬病,但咬伤动物造成了狂犬病;在吉林通化、延吉和辽宁阜新,都发现有蝙蝠传播的狂犬病。”

当然,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更多的是被狗咬伤的情况。扈荣良说,不是所有被狗咬伤的情况都需要打狂犬疫苗,主要还是看咬伤人的动物的情况。“动物如果有异常行为,比如主动攻击人,那就要高度怀疑。但如果动物已经做了免疫,表现也比较正常,只是人逗着玩的时候被它咬了一下,一般不用担心。”

从现有的研究显示,99%以上的人狂犬病案例是由于当事人被犬只咬伤或抓伤引起的,所以对犬只的管理仍然是防控狂犬病的重中之重。

大规模免疫是有效办法

世界各国尝试过多种控制狂犬病的方法,包括捕杀流行区域所有犬。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犬只项目经理姚越介绍,全球每年有近千万只狗由于狂犬病等原因遭到扑杀。“这意味着每小时就有1200多只狗意外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无辜的犬只。”

但事实上,扑杀无辜的犬只其实无助于狂犬病的防控。因为当某个地区的犬只数量下降后,附近的流浪犬就会填补空缺,并且有意养犬的人还会繁殖或饲养新的犬只,导致该地区犬只数量快速回升。而犬只的流动会进一步增加狂犬病病毒的传播和扩散。姚越表示,“不加区分地扑杀,特别是扑杀已经免疫的犬只,会降低免疫犬只的比例,破坏业已形成的免疫屏障。因此,扑杀无辜的犬只对于狂犬病疫情防控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其实,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犬只对于狂犬病防控的重要性——它们不是传播狂犬病病毒的帮凶,而是人类防治狂犬病最好的伙伴。”姚越说,这个转变的实现就要通过对犬只进行大规模免疫。“一些彻底消灭狂犬病国家的经验已经表明,减少人患狂犬病的关键是防控犬只的疫情。只要一个地区70%以上的犬只接种了狂犬病疫苗,就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阻止狂犬病病毒扩散和传播。”

“70%免疫覆盖率达到以后需要持续保持,低于这一覆盖率就有可能死灰复燃。”扈荣良强调说。

还需多方协同

对犬只进行大规模免疫,在我国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由于动物狂犬病灭活疫苗的上市和广泛应用,过去十年来人狂犬病病例从3301例降至目前的不到600例。”扈荣良说,最突出的例子是深圳、东莞等发达城市,从2005年开始,这些城市由于开展了大规模免疫,免疫覆盖率从2005年的38%提高到目前的85%以上,如今这些城市的动物狂犬病已鲜有报道,人染狂犬病也从每年数例降到零。

姚越介绍说,2013~2015年,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曾与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在陕西韩城、安徽界首、贵州桐梓县开展以犬只的大规模免疫来预防狂犬病的试点项目。项目完成时,这三个地区内犬只的平均免疫率达到94%,试点开始后项目地没有出现一例人感染狂犬病而死亡的事件,成功阻断了狂犬病的传播。

“事实证明了犬只大规模免疫在我国是可行的。”姚越说,2016年10月,农业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大量科学研究证明,为70%的犬只接种狂犬疫苗,就能有效阻断狂犬病毒的传播。但受城乡养犬总量大、犬只流动性增加、群众防疫意识薄弱等因素影响,我国犬只的免疫覆盖率仍然较低。

“大规模免疫需要多方面协同才能实现,每一个养犬的公民更是关键所在。”扈荣良说,“日本等国明确要求,买方在进行犬只交易时要对犬只进行免疫接种,这对预防狂犬病是非常关键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