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最多再存活4年。”
有人说这句话是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预言,也有人说这句话出自法国养蜂者联合会在一次抗议活动中散发的传单,只是假借名人之口。不管爱因斯坦是否有过这样的表述,也不管4年期限是否显得有些夸大,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与蜜蜂的作用休戚相关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正如唐代诗人罗隐所描写的,蜜蜂采集花粉和花蜜,并将花蜜酿制成蜂蜜储存。蜜蜂采集花粉时常常掉落一些,植物靠这些掉落的花粉完成异花授粉。据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依靠蜜蜂传授花粉。如果没有蜜蜂,没有授粉,人类将丧失多数粮食、蔬菜、瓜果等赖以生存的物资。可见,蜜蜂传授花粉所产生的价值和它们对维持生态平衡的贡献远远大于蜂产品本身。
除天生的传授花粉的本领外,蜜蜂在仿生学方面也功不可没。蜜蜂的蜂巢令建筑学家们大受启发。现在飞机的机身和机翼、人造卫星的外壳等都大量采用蜂窝结构。蜂眼也给了人们不少启迪,科学家根据蜜蜂复眼的结构,研制出了偏光罗盘,用于导航。
蜜蜂不向人类索取,却向人类贡献了食物和智慧。然而,这种勤劳无私的小生灵正面临生存危机。2006年,美国有逾1/3的蜜蜂突然消失。此后,这种称为“蜂群崩溃紊乱”的现象迅速蔓延到加拿大。近些年,德国、英国、法国、荷兰、瑞士、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发生过类似现象。
出现“蜂群崩溃紊乱”后,蜂群中大量成年蜜蜂像被蒸发一样神秘消失,蜂箱周围很少能找到死亡的蜜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至今不明。美国科学家曾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可能是“蜂群崩溃紊乱”的潜在诱因。还有专家提出其他解释,包括郊区城市化,大量使用农药和杀虫剂,其他昆虫侵害,蜂群饲养管理不当,真菌感染,气候变暖,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电磁波辐射干扰蜜蜂的导航系统、使它们迷失返回蜂巢的道路等。
蜜蜂数量的急剧减少使科学家们担心:长此以往,若干年后蜜蜂将绝迹。如果这一天真的来临,那么随之而来的食物紧缺、暴力和骚乱等社会问题将难以避免。鉴于此,欧盟于2010年12月出台了一项拯救蜜蜂的行动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设立研究项目,探明蜜蜂死亡的真正原因,并查清蜜蜂死亡的严重程度及后果;修改欧盟相关法令,禁止对蜜蜂有害的农药进入市场;成立蜜蜂健康研究室,改善蜜蜂的健康状况;鼓励发展养蜂业,对养蜂人进行培训;就保护蜜蜂加强国际合作。
另外,由于目前欧盟国家约70万养蜂者中大多数只是把养蜂作为业余爱好,欧洲议会也呼吁欧盟加大对欧洲养蜂业的支持力度;建议在蜂产品标签上标明生产国,对劣质产品,加大监管力度;修订欧盟有关蜜蜂疾病的动物卫生政策,建立一套有效防控蜜蜂疾病的措施,同时需要欧盟资金资助欧盟内部的药物准入;开展蜜蜂死亡率的独立研究,确保转基因作物和农药对蜜蜂造成的影响的相关信息能够公之于众,修订农药和植物保护产品的相关条例,准予对这些物质进行针对蜜蜂的风险评估。
事实上,从多年前开始,保护蜜蜂的措施就在各国陆续问世。比如,法国1999年就颁布法令,禁止对向日葵施用氯代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2003年又将甜玉米也列入禁令范围;意大利政府2008年开始禁止向油菜子、向日葵以及甜玉米施用噻虫胺、吡虫啉、氟虫腈和定虫隆;北京市于2003年开建中华蜜蜂保护区,用于繁殖这种中国原产但已濒临灭绝的蜂种;欧洲议会于2008年批准在欧洲范围内建立蜜蜂保护区。相比上述保护措施,欧盟此次出台的拯救蜜蜂行动计划参与面之广、保护内容之全,都是空前的。
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2011年为“国际蝙蝠年”,到欧盟出台拯救蜜蜂行动计划,保护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对象范围已经扩展到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小型动物,反映了人们对地球生命力急剧下降的担忧。
地球生命力指数以2500多个物种、近8000个种群的健康状况为指标。世界自然基金会2010年10月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报告显示,自1970年以来,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了30%,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已经超出了地球生态承载力的50%,也就是说现在要1.5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每年的需求。
物种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尤其像蜜蜂这样位于生物链相对底层的生物,它们是连接植物和动物的桥梁,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断裂,在生物链上处于其前后的大批生物都要遭殃。保护蜜蜂,人类或许找到了正确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