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文章解析癌症发病机制
来源:生物通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31日 浏览次数:
次 【字体:小 大】 【收藏】 【打印文章】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日本爱知癌症中心研究所(Aichi Cancer Center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发现染色体8q24的遗传变异增加中国人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这对于了解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因素,揭示结直肠癌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PLoS ONE上。
这项研究由上海生科院营养所王慧研究组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曹佳教授研究组合作完成,这一工作主要由博士生李绵在王慧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王慧研究组主要从事肿瘤分子靶点和营养药学的应用基础研究,包括发现肿瘤人群易感标志物和诊断治疗新靶点,研究靶点功能及其分子调控和信号转导等。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世界肿瘤死因排名第四位。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逐渐增加,但病因学不明确,成为目前研究热点。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以中国435例结直肠癌病例与788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对染色体8q24上多态性位点与结直肠肿瘤患病风险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8q24上rs6983267多态性位点与中国人结直肠癌发病存在显著关联;同时对该位点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人群中杂合子 GT携带者与纯合子GG携带者的患病风险分别比TT携带者增加了约20% 和39%。以上研究提示rs6983267多态性位点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中国的另外一个研究小组从Wnt信号通路方面也获得了结肠癌研究的新成果:他们发现了一个新的Wnt信号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15-oxospiramilactone,这一抑制剂具有治疗结肠癌的潜力。
NC043 (15-oxospiramilactone) 是一个半合成的萜类化合物,其母体来源于一种用来消炎止疼的传统中草药Spiraea japonica。实验证明NC043通过调节内源β-catenin/TCF4转录复合物的形成有效地抑制Wnt下游靶基因的表达。NC043可以使结肠癌细胞阻滞在G2/M期,并且对于结肠癌细胞的生长的抑制明显大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移植瘤实验证明NC043可以在很低剂量就对结肠癌细胞形成的移植肿瘤起到很好的抑制效果同时对老鼠体重没有影响。这些实验结果表明NC043有可能成为一个治疗结肠癌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关于其直接作用的靶点和成药性的研究正在进行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