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厦门大学药学院张晓坤教授的课题组在国际著名肿瘤学刊物《癌基因》(Oncogene)上发表了重要研究论文。该项研究是与我国著名的天然产物研究专家姚新生院士的课题组强强合作而进行的,对结肠癌的机制和治疗方法做了新的探索,发现了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潜在治疗靶点和药物。
β-catenin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间黏附和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其表达量受到APC等相关蛋白的严密调控;近期的研究表明,由于APC及其相关基因的突变,导致β-catenin异常积累与结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寻找一种新的不依赖于APC的β-catenin表达调控途径对于结肠癌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发现孤儿核受体Nur77可以通过其非基因型功能负调控β-catenin的表达,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同时,该研究还发现了两个可以通过诱导Nur77的表达而对β-catenin的表达起到负调控作用的强心苷类小分子化合物:H-9和ATE-i2-b4。该研究从分子、细胞和动物水平上证明Nur77可以作为结肠癌治疗的潜在靶点,H-9和ATE-i2-b4则可能成为治疗结肠癌的潜在药物。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厦门大学药学院博士生孙哲;通讯作者为张晓坤教授和姚新生院士。近年来,张晓坤教授及其课题组在癌症研究领域已取得许多重大成果,先后在国际高水平杂志上以厦门大学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了多篇论文,杂志包括Cancer Cell(JCR一区,影响因子26.925)、Cancer Res(JCR一区,影响因子8.234)、FASEB J(JCR二区,影响因子6.515)、Oncogene(JCR一区,影响因子7.414)等。这些创新性的发现对于人类攻克癌症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