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鸟类胸骨早期演化特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5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近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后邹晶梅,古脊椎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等在“反鸟类幼年个体揭示鸟类胸骨的早期演化”方面的合作研究成果。
 
胸骨是现代鸟类飞行肌肉附着的主要骨骼,具有复杂的形态差异。研究人员基于对主要保存在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的多件罕见的早期鸟类幼年个体胸骨标本的观察,探讨了早期鸟类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胸骨骨化和愈合的过程,以及其发育机理。
 
长期以来,鸟类的飞行起源与演化一直是生物学界的热点问题。反鸟类和今鸟类是鸟类进化过程的两个主要谱系。反鸟类繁盛于白垩纪,灭绝于白垩纪末期,被认为是鸟类起源之后第一支成功实现全球性辐射的谱系。
 
该研究显示,中生代鸟类的主要类群——反鸟类,具有6个骨化中心,其中3个骨化中心首次在化石中进行展示;该研究还揭示,反鸟类胸骨的骨化顺序是从后向前依次进行的。
 
此外,研究还显示,反鸟类和今鸟类的胸骨在发育和组成上,具有很大的不同;也进一步证实,对个体骨骼特征发育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特征之间的同缘关系。借此,人们可以更准确地恢复生物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该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