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相关成果公布在出版的eLife杂志上,eLife杂志是由PNAS前主编Randy Schekman筹办,由英国著名的基金会Wellcome Trust,美国HHMI和德国马普学会联合资助的开放性杂志,希望能通过这一杂志打破CNS的垄断地位,避免许多专业期刊由非一线科学家掌舵并且因一个审稿人的意见而导致拒稿的情况,是生命科学领域里又一受到期待的顶级期刊。
最新这篇文章是由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李文辉博士领导的科研团队完成的,第一作者为北生所/北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严欢及博士后钟国才。对于这一研究,李文辉博士表示,很高兴向大家展示他们经过多年努力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让所有致力于乙肝研究的学者了解HBV和HDV的功能受体,为进一步开发有效的药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其卫星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必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来实现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因此,发现该受体,以深入理解乙肝感染过程并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有效的治疗靶点,一直是全世界研究此问题的科学家们孜孜研究几十年而未解决的问题。
各大科学期刊上曾经发表了多篇研究文章,以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对HBV受体也提出过种种猜测。但随后的研究表明,迄今所发现的这些分子都不是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受体。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从树鼩这种动物入手,开始了他们的探索之旅。树鼩是一种与灵长类动物类似的小动物,也是除人类和黑猩猩以外,唯一能被乙肝病毒感染的物种。
李文辉博士的团队首先绘制了一幅高质量的树鼩肝细胞基因表达图谱,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个数据库,再结合先进的纯化技术和高分辨质谱分析手段,他们发现,肝脏胆酸转运蛋白(NTCP,钠离子-牛磺胆酸钠共转运多肽)会与乙肝病毒表面包膜大蛋白的关键受体结合区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
随后,他们在HBV/HDV易感的肝细胞中进行的一系列基因敲除实验,证明NTCP的确是病毒感染所需的细胞受体。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通常情况下不表达NTCP,也不能被HBV感染, 他们深入研究发现,如果在该细胞株中外源性表达人或树鼩的 NTCP后,则该细胞可以被HBV及HDV感染。他们还鉴定出NTCP上关键的病毒结合区域。比如猴子的NTCP通常不能结合乙肝病毒,但只要突变其NTCP上一段极小的区域,就能使之变成有效的HBV受体。
北生所所长王晓东表示,李博士及其团队发现了乙肝受体,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这将为高通量药物筛选打开大门,也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靶点。更重要的是,这说明中国的科学家只要有适当的支持和好的科研环境,完全有能力解决人类健康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困难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