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来源:生物秀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4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所有普通级实验动物应排除的一种疾病。

    (1) 病原体

    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为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无芽孢、鞭毛。此菌抵抗力弱,60℃以上和一些常规消毒药就可将其杀死,但在饮水、土壤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

    (2)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患病和病死的动物。人和各类实验动物均可感染,人感染后发生肠道疾病,呈食物中毒症状。本病可水平传播,如通过接触病死或带菌的动物以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而发病,苍蝇和野鼠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3) 临床症状

    急性呈暴发型,看不到任何临床症状动物就大批死亡,往往是下班时一切正常,第二天上班发现动物已有1/3死亡。亚急性表现为病鼠食欲、饮欲减退甚至废绝,被毛蓬乱无光泽,眼结膜发炎、眼睑粘合;腹泻,粪便呈泡沫状粘液、黄绿色、味恶臭,严重时粪便中带有血丝,通常可见病鼠腹部膨大,手弹可听到明显的鼓音,一般病程二、三周。慢性的有上述症状,但症状较轻,患鼠逐渐消瘦,二、三周后逐渐恢复。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尸体剖检作初步诊断,确诊须作细菌学检查。

    (5) 防治

    加强饲料、饮水、笼具、垫料的消毒,严防野鼠、苍蝇污染饲料、饮水。 饲养室定期消毒。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测,发现病鼠和带菌鼠及时处理。

    一般鼠群感染本病,很难彻底排除,需全群淘汰,重新引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