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2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全世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诱导受损的心肌细胞再生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临床目标,而标准化的动物模型是心肌细胞再生医学研究的基础。因为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与临床AMI病理生理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模型的存活时间较长、变异性低、可重复性高、相对稳定性好以及价格适宜、易于饲养等优点突出,是模型制备及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来源。虽然大鼠造模有上述诸多优点,加之众多科研工作者对造模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但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依然存在如下问题:大鼠本身的个体差异明显,存在手术过程中不耐受的现象;手术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对大鼠的处理流程存在差异,相应地导致制备时间增加,造成手术者精力及体能的消耗随之增加,难以保证造模操作的连贯完整。以上因素都会导致大鼠的存活率及造模成功率下降。所以将其用于心血管事件及心肌细胞再生医学的机制的研究依旧有很大的挑战和难度。该文通过近年来对大鼠AMI模型建立的总结和制备过程重点环节的研究探讨,为标准化AMI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提供切实可信的改进方案,提高模型的生存率和造模成功率,降低制备过程的难度提供参考。

 

全文阅读: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