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分子可以控制性偏好这一基本行为决策?这是理解异性恋的必要基础。
2011年,饶毅实验室刘琰、蒋云爱等在《自然》发表文章,他们发现脑内的5-羟色胺(5-HT)控制雄鼠的性偏好行为:缺乏脑内5-HT的雄鼠丧失偏好、同等追求雌鼠和雄鼠,提示脑内神经递质5-HT是雄性哺乳动物脑中对其性偏好至关重要的分子。
这一工作引出自然的问题:5-HT在雌性老鼠是否参与性偏好?
2013年,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北大麦戈文脑研究所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张莎莎、博士后刘琰和研究员饶毅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文章,他们证明5-HT不仅在雌性重要,而且表现比在雄性更为强烈:一般雌鼠在面临雄鼠和雌鼠时偏好雄鼠,而缺乏5-HT的雌鼠偏好雌鼠。也就是说,雌鼠如果缺乏5-HT,其性偏好不是丧失,而是与一般雌鼠相反。
这是第一次在实验室通过分子生物学改变基因,在不影响性激素的情况下,导致动物的性偏好反转。
刘琰等(2011)的文章还有两个当时未能完全清晰的问题:1)缺乏5-HT而无性偏好的雄鼠可能是因为不能识别两性的差别,其问题是识别而非行为决策;2)5-HT缺乏的雄鼠无偏好的表型也不一定是偏好的改变,而是基因突变的雄鼠性趣增加,但原来已经对雌性是最强的追求,性趣增加只表现为对雄鼠的性行为增加,导致表面看起来是同等追求。
张莎莎和刘琰等(2013)的结果表明:1)因为缺乏5-HT的雌鼠偏好雌鼠,而不是无偏好,所以不太可能是识别性别的问题,而是行为决策的问题;2)因为5-HT缺乏的雌鼠表型为对雌性追求多于雄性,所以不太可能是简单的性趣增加,而应该是偏好改变。
雄性动物的性偏好较易检测,因为雄性动作很多,包括骑跨交媾等被录像机清晰地捕捉在案。记录和分析一般雌鼠的性行为不如雄性的那么容易,所以需要更为仔细和严格的检测和分析。张莎莎和刘琰等文章共6幅图、12幅附图,它们共含106幅小图提供数据或检测,对雌鼠的性行为进行了多方面比较和分析,有助于理解性偏好的分子机理。
一般雌鼠不骑跨其他动物,但她们会用鼻子闻其他老鼠,特别是头部和尾端生殖器部位。闻尾部是因为那里分泌了刺激嗅觉的、雌雄不同的分子;而闻头部的原因也是一样,老鼠头部有腺体(包括泪腺)分泌雌雄不同的分子,对异性有吸引力。
雌鼠是在自己平时居住的笼子里被检测,因为在自己领地的老鼠行为比较“自在”,被放到他人笼子“做客”的老鼠比较胆小,主动的动作比较少,作为供“主人”选择的靶标。当一只一般雌鼠在自己笼子里遇见外来一只雄鼠和一只雌鼠时,一般雌鼠闻雄鼠的头尾部先于雌鼠、闻雄鼠的次数和每次持续时间多于闻雌鼠。在条件性敲除Lmx1b基因导致脑内含5-HT神经细胞不能形成、或Tph2基因突变导致脑内不能合成5-HT时,突变的雌鼠先闻雌鼠、闻雌鼠次数和时间多于雄鼠。
缺乏5-HT的雌鼠还有更激烈的行为:她常对雌鼠出现骑跨和交媾动作。一般雌鼠极少骑跨其他老鼠,如果偶而出现也是骑跨雄性多于骑跨雌性;但缺乏5-HT的雌鼠出现较多骑跨和交媾动作,且对雌鼠的骑跨和交媾动作多于对雄鼠,引人好奇“卿为谁狂?”。
5-HT的作用比性激素更为直接,不是通过改变性激素水平间接调节性行为,因为5-HT缺乏与否并不影响性激素水平,而且在严格控制雌激素水平时,5-HT的作用仍然明显。5-HT的作用不是发育的作用,而是在成年脑内直接起作用,因缺乏Tph2而不能合成5-HT的老鼠,如果在成年注射5-HTP而绕过Tph2直接合成5-HT,雌鼠可以恢复到偏好雄性,而且不再雌-雌骑跨。缺乏5-HT的雌鼠本身的雌性性行为并无改变,如果她作为客人放到一个一般雄鼠的笼子里,她与一般雌鼠无异、照样作出姿势接受雄鼠的骑跨交媾等行为。
张莎莎和刘琰等(2013)的文章说明:5-HT控制雌鼠的性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