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动力学方法
(1)复制方法 体重8~10kg小型猪,按0.1ml/kg体重的剂量经肌肉注射复方氯胺酮麻醉,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头架固定头颅。于鼻上方睫状体扁平部做巩膜穿刺,插入玻璃体切割机眼内照明的光导纤维(输出功率10mw)。耳缘静脉推入孟加拉玫红(20mg/kg体重),1min后用光导纤维(由蛇行管将另一端固定于手术床上以保持光导纤维稳定性)直接照射视乳头上方0.5~1.0瞳孔间距离(PD)的视网膜主干静脉。避开伴行动脉,照射10~15min。可见静脉局部白色血栓逐渐形成,血流被阻断,静脉远端纤曲。
(2)模型特点 在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光照射区视网膜和脉络膜可见光化学损伤,表现为局部视网膜小血管和脉络膜血管闭塞。局部组织变白,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示无荧光充盈。随着视网膜静脉血栓的形成,可见血管内白色斑块逐渐聚集、脱落、再聚集,直至形成血栓,阻断血流。血栓形成后24h,血栓填充整个血管腔,其主要成分为血小板、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视网膜广泛出血、水肿,累及视网膜各层。术后7d视网膜出血、水肿明显加重,其中以神经纤维层和内(核)丛状层明显,可见间隙或囊隙,毛细血管淤血伴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4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内核层出血水肿逐渐吸收,光感受器和色素上皮间残存大量红细胞,视网膜层次紊乱,外核层呈皱褶样改变。电镜下见内层视网膜变性坏死,细胞质中线粒体肿胀、崩解。
(3)比较医学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的眼部疾病,可引起黄斑水肿、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致使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用本方法制备的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可以观察到血栓形成的全部动态过程。血栓形成后,可见视网膜静脉纤曲,血流停滞,视网膜水肿和广泛出血。本模型中将眼内光导纤维作为激发光,结合孟加拉玫红诱导发生视网膜静脉阻塞。虽属于一种侵入性方法,但操作简单定位准确,血栓形成可靠,是一种制备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的较好方法。
2 激光法
(1)复制方法 体重6.0~7.0kg健康成年猕猴,按1~2mg/kg体重的剂量肌肉注射盐酸氯胺酮全身麻醉,于前臂浅静脉快速注射10%荧光素钠1~2ml。1%地卡因双眼角膜表面麻醉后,通过三面镜,应用氩蓝一绿激光(488514nm)直接光凝视网膜静脉上、下主干。激光光凝封闭静脉时准确聚焦于静脉,避免损伤邻近的动脉。光凝封闭的静脉段长度约1DD,直至被封闭的静脉段变细发白,血流停滞,其远端迂曲扩张。
(2)模型特点 术后24h,后极部为主的视网膜广泛出血水肿,累及视网膜各层。内层视网膜静脉淤血,血管内皮细胞壁损伤;神经纤维层空泡变性、纤维断裂;节细胞减少、排列紊乱、疏松、大小异形;内核层疏松、空泡化、部分缺如,外丛状层空泡变性、水肿、稀疏。视网膜水肿增厚,以黄斑区附近外丛状层最严重,较正常增厚1~2倍。内丛状层改变最少;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保持完整;后极部一些区域深层出血突入外核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形成局限性神经上皮出血性脱离。内层视网膜广泛水肿,以细胞内水肿更为明显。感光细胞外节段肿大,盘膜的水平排列消失、紊乱;神经纤维肿大空泡变,神经节细胞和双极细胞显著肿胀,胞质内线粒体肿大,内质网轻、中度扩张;神经纤维层及神经节细胞层中苗勒(Müller)纤维浆膜间隙及内、外丛状层中神经突起间隙明显增大,甚至形成囊隙,内有网状渗出物,部分突起破碎崩解。
(3)比较医学 本方法选猕猴是因为它的视网膜血供系统与人眼非常相近。氩激光能被血红蛋白大量吸收,光凝视网膜静脉时,血红蛋白大量吸收光能后所产生的热效应使血管强烈缩窄闭塞。阻塞静脉至少影响1/2面积的视网膜组织。受影响的区域表现为视网膜静脉充血和扭曲伴视网膜组织水肿和出血。如果光凝前静脉注射10%荧光素钠溶液,则可增加光凝局部对光能的吸收从而增强光凝效应。人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原因很复杂,患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且常由多种因素造成,如血管壁的改变、血液流动性的改变、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本模型实验动物是年轻健康的,阻塞是在原健康的血管床突然产生,然而尽管存在这些差别,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和组织学检查均证实光凝视网膜静脉24h后视网膜有出血、水肿、血流淤滞、微血管扩张渗漏等一系列典型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和病理表现,说明单纯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静脉主干可以建立理想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