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藏羚羊迁徙的壮观景象被中央电视台跟踪报道。鲜为人知的是,藏羚羊的迁徙路线是北斗卫星记录和传送的。科考队员给捕捉到的藏羚羊戴上有一片北斗系统专用芯片的项圈,让藏羚羊的位置信息瞬时传回北京。如果计划顺利,科学家将首次采用“北斗”,长时间获知藏羚羊神秘的行踪,这也有助于保护藏羚羊。
在镜头中,观众们看到,浅褐色的项圈套在藏羚羊的脖子上并调整松紧,之后藏羚羊就被放走。根据计划,它的位置信息在之后至少一年时间里将被即时记录。
藏羚羊佩戴的项圈,是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72所研制生产的。在位于北京南郊的772所里,记者看到了这种项圈。它是厚牛皮制成的,重400克,不仅包括芯片和天线,还有一个干电池盒。
“我们前往藏羚羊在藏北的活动区,离开拉萨走了3天,那是完全的无人区域。”772所负责该项目的工程师毕波告诉记者,科学家因此无法长时间、近距离地监控藏羚羊。
今年的藏羚羊科考,由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和中央电视台参与。这个团队想到,能不能用北斗卫星来给藏羚羊定位?于是他们找到了772所,并得到了满意的回复。
“北斗卫星不光可以导航,还可以通信,这让它能做到GPS做不到的事情。”772所所长赵元富介绍说,GPS卫星只能发送信号,地面终端用之计算自身位置;而北斗卫星还可以收取终端的反馈,藏羚羊的位置信息正是通过北斗传回后方。
北斗数据将配合测绘局提供的高分辨率地图使用。“整个监测周期下来,地图上就显示出那几只藏羚羊清晰的迁徙线。据我所知,法国曾用通信卫星监测野生动物路线,但毕竟不是定位卫星,精度很低。用定位卫星记录和传送野生动物活动情况,这在世界上还属首次。”毕波说。
在772所的一间实验室,参加了此次科考的工程师黎军琛向记者展示了接收端:电脑屏幕显示了3只藏羚羊的本日数据。“项圈每隔一个半小时就传回一条信息,长度相当于一条普通短信,包括精确的时间、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记者了解到,想要利用卫星系统长时间监控,最关键的是要实现芯片的低功耗。这块芯片的设计目标是靠3节干电池用1年半到2年。除了定时向卫星报告位置,以及驱动芯片里的时钟外,它完全不用电。能做到这一点,显示了772所领先业界的技术实力。
“我们这次带过去20个项圈,制作费用大概几十万元,但技术上的投入要高出两个数量级。”赵元富说,低耗能优化的设计是长期积累的成果。
北斗导航系统2011年年底试运行,2012年年底正式服务。它比GPS多出一个功能:用户不论身在何处,都可以用北斗卫星来“发短信”。而北斗系统的开发和商业化应用正在摸索当中。赵元富介绍说,与GPS相比,北斗系统虽然在价格上并无优势,但它独有的功能会为新市场的需求提供想象的空间。目前772所研制的设备,有的帮助海南渔民与岸上应急通讯,有的用在海上浮标的定位,有的用于户外时钟的自动授时,以及野生动物监测……这些都是GPS办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