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管理行政法规。《条例》的发布标 志着我国实验动物工作依法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条例》的实施为实验动物工作的快速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条例》的发布实施,确定了实验动物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全面规定了我国实验动物工作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为实验动物科技立项工作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为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科技项目的支持下,经过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攻克了诸多制约实验动物资源开发和标准化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对实验动物科技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九五”期间,“实验动物模型培育和标准化技术研究”作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科学仪器和实验条件研究与开发”。这是科技部主管实验动物工作以来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课题。“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通过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新药创制”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十三五”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等科技项目的实施,对丰富我国实验动物遗传资源、提升实验动物质量保障能力和技术水平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此,借“科技资讯”之窗,介绍我国实验动物科技项目的实施与取得的成果。
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实验动物)项目”实施与取得的成果
宋晓明 1,褚晓峰 2 *
1 杭州师范大学,2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必须依托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条件和载体,在其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贯穿整个生物产业发展链(研究-开发-生产-质检)。
2007 年至 2011 年,《Science》选出的 50 项重大科技进展中,生命科学占 22 项,其中利用实验动物的研究占 13 项[1]。2012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课题 13449 项中,其中使用实验动物的研究课题占 40%左右,实验动物对我国生命科学、医药等领域研究的直接支撑作用彰显无遗[2]。浙江省作为医药大省,医药工业一直是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行业和主导产业。近年来,浙江省医药工业的经济总量、市场竞争力、产业集聚效应、体制机制等均走在全国前列,从 2006 年到 2016 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从 462.23 亿元增长到 1248.64 亿元[3],伴随着医药产业的逐年增长,浙江省实验动物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过程中,浙江省科技厅“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实验动物)项目”(以下简称实验动物项目)的设立和持续资助对我省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医药开发和全省实验动物基础平台的发展均发挥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一、实验动物项目的历史沿革
2006 年,浙江省科技厅启动浙江省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实验动物平台)的建设,成立了平台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和平台管理办公室,为我省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自主创新、实验动物资源的服务共享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基础条件平台。2007 年,省科技厅在实验动物平台基础上设立实验动物项目。
实验动物项目主要资助实验动物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新方法新技术等研究,一方面鼓励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针对实验动物应用及技术等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也为培育国家级重大项目提供研究基础。2007 年至 2017 年,经过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共收到 1700 余项申请,立项 469 项,项目资助经费为 6-8 万元,累计投入经费 3150 万元。通过十年来的积累,极大地提高了我省实验动物科技水平和实验动物资源利用率,培养了一批实验动物科技人才,并促进了实验动物平台的整合共享,推动了我省在实验动物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实验动物项目的管理
实验动物项目几经易名,但从未改变过项目设立的初衷,即为更好促进实验动物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满足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等健康产业对实验动物发展的需求。为提高项目的重视度,促进行业发展,省科技厅将其设置为省级科研项目,在项目管理、单位配套、人员考核和职称晋升等各方面享受与省基础公益类项目同等待遇。每年组织专家编写《浙江省实验动物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由平台办具体负责实施。为规范项目管理,实验动物平台从成立之初就制定了《浙江省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章程》、《绩效考核和资金补助办法》等规章制度,从政策和制度上规范平台各项工作,从而促进了实验动物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也确保了实验动物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管理等能兼顾专业发展特色和公平、公正。
为组织好项目申报工作,实验动物平台在杭州师范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设立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基地,每年向拟申报对象开办实验动物申报培训。由国内实验动物行业专家讲授实验动物实验设计、福利与伦理、项目申报和管理、经费管理等课程。项目每年组织申报,由政务网站发布申报通知和指南,经形式审查,进入项目系统网评。网评结果结合实验动物资源开放共享绩效等因素综合考虑,经主管处室初审、处室联审、厅务会“三审一决策”程序完成项目立项全过程。项目重点支持从事实验动物培育及应用研究的一线的科技工作者,立项原则主要依据为:一是网评成绩优先,平台成员单位予以适当倾斜。二是推荐项目不落选,落选项目不考虑。三是拟开展项目需具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动物设施。四是项目负责人需经过实验动物培训认可。项目与“省公益类”一般项目、分析测试项目等一同在线公示,研究期限一般为 3 年。项目研究期限到期后,组织行业专家和财务专家进行验收。根据项目执行情况,专家组给予“通过”、“ 结题”和“不通过”的专家意见,并根据专家组意见进行后续材料整理和结题公示。
1、实验动物新资源的开发、标准化与应用
研究开发新型的实验动物、动物模型、基于动物模型的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动物实验,是促进生物医药临床前研究,实现转化研究的重要途径,对疾病的机理研究、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4]。通过实验动物项目数十年的立项资助,我省已经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验动物新品种、新品系,为我省的自主创新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条件。
截至目前,培育成功具有浙江特色的实验动物新品种、新品系有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 Z:ZCLA 长爪沙鼠[5]、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白毛黑眼兔[6]、浙江大学 Zmu-1:DHP 豚鼠[7]、杭州师范大学的稀毛小鼠[8]以及各单位通过遗传工程技术制备的基因修饰小鼠品系等。其中,长爪沙鼠已累计获得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项目资助,经净化分别获得了清洁级和 SPF 级封闭群,并已列入国家实验动物种质资源库,该种子库的设立,对浙江特色实验动物种质资源的培育与保存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也为更好实现长爪沙鼠的社会化共享提供了保障。此外, 长爪沙鼠的微生物质量控制标准、寄生虫质量控制标准、病理规范、环境设施及饲养标准等七个浙江省地方标准已率先发布,这为该实验动物品系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白毛黑眼兔开发也颇具亮点,已形成一系列科研成果。
2、人员队伍建设
实验动物一线从业人员主要从事技术服务,申报其他基金类项目和获得研究成果均不易,导致职称评聘、个人发展普遍较困难,这是影响队伍稳定性和实验动物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通过实验动物项目的实施, 促进了省内各单位相关学科的发展,更培养了实验动物科技人才,对稳定人才队伍和促进我省实验动物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项目设立的初衷之一便是促进行业内年轻科研骨干的个人发展,在每年的立项筛选中,省科技厅在组织推荐项目清单时有侧重地向各单位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进行适当倾斜,特别是新引进本行业的硕士、博士以及工作在第一线的各实验动物设施核心团队成员。在已经立项的项目中,有近 1/3 的项目支持了上述的行业骨干,这既表明一线科研和技术骨干所选研究方向契合了实验动物项目的资助方向,研究内容得到网评盲审专家的一致认可,也表明实验动物项目不仅有效促进了行业发展,更是各单位人才稳定和职称晋升的关键支撑。从2007年至今,全行业受项目资助的年轻骨干中,已有 100 余人晋升了副高级及以上职称,200 余人晋升中级职称。项目的资助还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实验动物行业优秀青年才俊,他们陆续成为我省实验动物行业的中坚力量和后备干部,为各个单位陆续进行的管理岗位更替提供保障。
3、检测技术研究
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一直是省科技厅非常重视的工作,除每年定向拨付专项经费用于直接支持浙江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工作,在竞争性项目——实验动物项目中也给予了重点资助。截止今年,已对实验动物检测技术类项目累计立项 60 余个,研究方向涵盖了实验动物主要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 ELISA 试剂盒、分子生物学诊断、基于不同原理的高通量快速诊断、重要病原体分型及感染模型建立等。
实验动物项目特别鼓励浙江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的一线科研技术人员申报临床诊断急需的技术突破类项 目,经多年立项支持,该团队主持和参与了卫生部-省卫生厅“省部共建”(实验动物重大疾病突发应急事件中快速诊断技术的建立及应用研究)和科技部“十一五”(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的完善与检测关键技术研究)等科技计划项目,先后建立了实验动物主要病原体快检技术、应急响应体系和高通量诊断技术平台,项目资助不仅提高了我省实验动物病原体的临床检测水平,也为检测团队技术骨干的个人考核和业务发展提供保障,从而稳定了检测队伍,该团队在历年的全国性技术比武中都表现优异。
4、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开发类课题占实验动物项目资助的 1/2 以上,是立项数目最多的研究方向。随着研究手段的发展和实验动物项目不断受重视,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课题质量在不断提高。根据要求,所有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项目可以在实验动物项目中申报,因此一部分高质量的基础研究类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项目进入实验动物项目申报通道。
回顾十多年的实验动物项目实施历程,我省已经建立了一大批新型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有些还获得了发明专利,如长爪沙鼠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长期的项目资助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从模型建立、不同动物模型比较、遗传特点分析、分子机制探讨、代谢组学分析等多维度研究其发生发展机制,已经形成一个非常稳定的 NAFLD 模型。
通过实验动物项目的实施,切实提高平台基地的科技水平以及人员的整体素质,推广应用更多新技术新设备,如一些原来要从国外或国内其它地方引进的动物,通过自主研发,本省也可以培养出来;一些动物疾病模型的研制,也为医学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一些动物新品系的开发也为医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四、结语
经过实验动物项目多年来的持续培育,我省已涌现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专业化团队和科技项目,平台资助的长爪沙鼠资源开发、病原诊断和应急体系建设等项目,已先后获得多个国家级项目资助。还获得诸如“浙江省实验动物与安全性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人用物品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省科技厅数千万元专项建设经费,由平台牵头单位主持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立符合国际新药研究规范的临床前安全评价技术平台”获得总经费 1030 万元的立项资助等。当全国实验动物行业都在加大后备人才培育,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大背景下,浙江省已经通过省级项目的多年资助,涌现出一批能力拔尖、德才兼备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为我省实验动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条件,这也为我国实验动物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截至目前,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浙江省的实验动物科学事业有了良好的起步和发展,但是与国际、国内同行横向对比,我省实验动物还存在诸多不足,资源配置也不尽合理,使用效益不高。如从业人员总量不大,专业性人才仍然缺乏,学科结构也不尽合理[9]。随着我省实验动物学科的发展和高等级的实验动物设施增加,对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数量和素质要求也将愈来愈高。实验动物平台将一如既往,在继续做好重视对青年科研人员、实验人员继续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省实验动物科技计划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我省实验动物青年科研人才开展实验动物科研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也期望获得省政府和科技厅的更大力度支持,力争在实验动物重点项目培育、新一轮平台单位立项等方面有所突破,与实验动物同行共同努力,为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增进健康产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继平, 金剑, 秦川,等. 实验动物在医学创新研究与发展中的作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31):152-155.
[2]王光跃. 关注医学创新的"支撑点"——多名专家谈医学实验动物的现状和未来[J]. 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6):10-12.
[3]潘琪, 王隽. 浙江省医药工业改革与发展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8, 12: 1-3.
[4]杜冠华. 药物临床前研究与转化医学-实验动物的应用与动物实验[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1,21(10-11): 24-26.
[5]石巧娟,郭红刚,楼琦,卢领群,潘若真,应华忠,周文伟,褚晓峰.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通过下调自噬减轻长爪沙鼠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8,26(01):57-64.
[6]屠珏,徐孝平,谷焕鹏,陈方明,刘军平,徐剑钦.卵白蛋白介导白毛黑眼兔变应性鼻炎模型树突状细胞功能的改变[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7,25(03):295-300.
[7]刘迪文,谢敏,陈雁虹,卫振.Zmu-1:DHP 近交系豚鼠的培育及其分子遗传结构初步鉴定[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7,25(01):90-96
[8]吴宝金,茅慧华,曾咏梅,殷黎静,殷筱舒,杨伟伟,亢晓冬,刘桂杰,俞利平,顾美儿,吴培.snthr~ (-1Bao)稀毛小鼠突变基因的精确定位及克隆鉴定[J].动物学研究,2009,30(03):267-275.
[9]褚晓峰.浙江省实验动物现状与对策[J]. 实验动物科学, 2009, 26(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