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小鼠又双叒叕打架了?

来源:赛业生物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4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科研狗的宠物是什么?--小鼠!这应该是大多数需要做动物实验的同学的真实写照了,天天为这些小家伙操碎了心,毕竟实验数据就全靠他们了。然而有些小鼠却很暴力 ,一言不合就开打,下手轻的挠一下脸、咬一下背,下狠手的直接咬掉对方的生殖器甚至浑身血肉模糊,这样不仅影响小鼠的健康还影响实验数据的有效性。那么要如何才能让小鼠“珍爱鼠命,远离斗殴”呢?小鼠打架受伤后又该如何处理?

什么?小鼠又双叒叕打架了?!

PS:觉得太长的同学可以下拉最后看总结,不过还是建议看全文哦。

小鼠打架的主要原因是啥?

作为调解员,解决小鼠的打架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它们打架的主要原因是啥。

原因一:品系背景,有些品系生性好斗,比如C57BL/6的雄鼠天性好斗,尤其是性成熟后不同窝的雄鼠放一块很容易就打起来。

原因二:小鼠社会地位,小鼠的社会类似于古代的封建专制社会,首领处于所有动物的优先统治地位,而首领以下的动物不再分地位高低。为争夺社会地位,雄性动物常常进行你死我活的决斗,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原因三:势力范围,每种动物个体不论社会地位高低都会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并誓死捍守。 争夺势力范围,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现象,先占有某处场所的,不管社会地位如何,总要比

后来者占优势。

原因四:抢夺配偶、食物等资源。

什么?小鼠又双叒叕打架了?!

原因五:气味。气味线索是小鼠之间交流的媒介之一,对于亲属识别以及社会地位宣扬很重要,因此它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比如雄性动物饲养在一起,对彼此之间的性信息素极为不快,互相排斥。同种性别的小鼠、大鼠等动物关在一个笼内,常互相嘶咬、打斗、仇视。

原因六:环境对小鼠造成的压力或负面情绪。暴露在一个重复的甚至是一个极端的压力源中,可能会导致小鼠过度的攻击行为。

总而言之,除了某些品系天性使然外,小鼠通常还会为了抢夺社会地位、势力范围、配偶、食物等资源或是压力而大打出手,那么要怎样才能避免它们打架呢?

如何避免小鼠打架

有些小鼠品系天性好斗,最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把它们分开养,但是实验需要的小鼠多而笼位资源紧张或者不能用孤立样本时,就不得不把他们放在一起饲养,不要指望着围观的鼠会劝架,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消除会导致小鼠打架的不良因素。

  1. 选择性格温和的小鼠品系,但是首先应考虑小鼠是否适合解决正在研究的科学问题;
  2. 选择雌鼠实验,但是由于性别偏好可能会产生道德问题,雄鼠往往在断奶前就被处死;
  3. 饲养密度与小鼠的攻击性倾向有关,建议每个笼饲养3只小鼠为宜;
  4. 不同窝的雄鼠最好在刚断奶的时候就放一起,越往后就越容易打架;
  5. 配过种的雄鼠通常领地意识更强,不要放一起饲养;
  6. 雄鼠在性成熟之后会选出首领,所以不要把首领和他们分开,否则他们会打架选出新的首领(通常毛发、胡须完整,没有伤口);
  7. 提供充足的水和饲料,水和饲料不足也可能会引起他们打架;
  8. 环境丰富化,比如提供筑巢材料以满足小鼠的做窝习性,可以减少小鼠的压力和攻击性;

如何处理受伤的小鼠?

小鼠打架之后往往会有伤亡,那么受伤的小鼠该如何处理呢?如果是比较轻的咬伤,比如背部被咬了一口或是脸被挠了一下,那就不用担心,可以把它单独放一个笼子修养,可自行愈合。如果是比较重的伤口,可做简单的伤口处理,用碘酒或75%的酒精消毒,若是伤的太重可以考虑处死。其次看受伤的部位,有些小鼠就喜欢咬生殖器,这对于种鼠来说真的是噩梦。一般来说基因编辑小鼠交付的只数是大于三只的,有足够的种鼠可以繁殖后代。如因意外导致种鼠减少,可以考虑采取体外受精的方式繁殖后代。

最后,课代表给大家总结一下重点。

小鼠打架的主要原因:

品系背景、抢夺社会地位、势力范围、配偶、食物等资源、压力、气味。

如何避免小鼠打架

直接分开、选择温和的品系或雌鼠、减少饲养密度,3只为宜、不同窝的雄鼠刚断奶时就放一起、配过种的雄鼠不放一起、不要把首领分出去、提供充足的水和饲料、提供筑窝材料、减少气味提示。

如何处理受伤的小鼠:

伤势轻单独饲养可自行愈合,伤势重则可做简单的伤口处理,太重则考虑淘汰。

赛业生物:

赛业生物历经12年发展,已服务全球数万名科学家,赛业产品与技术已直接应用于包括CNS(Cell, Nature, Science)三大期刊在内的2030篇学术论文。2016年,TurboKnockout把ES打靶金标准推向新高度;同年,CRISPR-Pro使大片段敲入及条件性基因敲除变得更加高效;2017年,AlphaKnockout基因打靶专家系统首次实现基于人工智能的最优化方案设计;同年7月,推出万例CRISPR-AI敲除小鼠资源库。赛业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助力中国科研!

参考资料:

  1. 李海山,梁崇礼,张红祥主编,实验动物环境学,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04.
  2. Van Loo PL, Van Zutphen LF, Baumans V. 2003. Male management: coping with aggression problems in male laboratory mice. Lab Anim 37:300–313.
  3. Cait M. Williamson, Inbal S. Klein, Won Lee & James P. Curley (2018): Immediate early gene activation throughout the brain is associated with dynamic changes in social context, Social Neuroscience, DOI: 10.1080/17470919.2018.147930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