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氯化钾致颤与经食道-胸壁电致颤两种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兔模型在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过程中生理指标的特点。
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氯化钾 致颤组(10%氯化钾0.3mL/kg脉冲式静脉注射诱发心搏骤停)和电致颤组(经食道-胸壁用35mA交流电诱发心 搏骤停),每组10只。 心搏骤停5min后进行心肺复苏。 比较两组诱发心搏骤停时间、心肺复苏时间、自主循环恢 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情况、自主循环恢复后1h动脉血气和血乳酸(Lac)水平,以及复苏 后72h存活情况。
结果:20只动物均成功诱发心搏骤停。 与电致颤组比较,氯化钾致颤组诱导心搏骤停时间 [(9.90±2.47)s与(27.40±6.48)s比较]和心肺复苏时间[(61.61±26.51) s与(132.00±18.55) s比较]均明显 缩短(P<0.01)。 氯化钾致颤组和电致颤组均有9只动物自主循环恢复,72h分别存活8只、5只。 与电致颤组比 较,氯化钾致颤组自主循环恢复后1h动脉血气pH值[(7.38±0.06)与(7.29±0.11)相比]和HCO3-浓度[(21.86± 3.65)mmol/L与(18.32±2.61) mmol/L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Lac水平[(1.77±0.77) mmol/L与(5.39± 3.40)mmol/L相比]明显降低(P<0.01),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K+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 论与经食道-胸壁交流电刺激方法相比,氯化钾脉冲式注射可更便捷诱发兔心搏骤停,且复苏后机体内环境更为 稳定,存活率更高。
全文阅读:两种方法制备心搏骤停兔模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