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燕:野生树鼩实验动物化过程中粪便菌群多样性变化研究初探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1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2019年9月24日,第十五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的“实验动物研究与技术专题”分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张飞燕老师做了题为“野生树鼩实验动物化过程中粪便菌群多样性变化研究初探”的专题报告。

张老师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讨论等方面对本项目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进行了讨论与总结:通过与中国科学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人工繁育的食蟹猴、普通棉耳狨猴、滇金丝猴的主要菌群进行对比,主要菌门组成相似,其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的相似度比在门水平上低得多,说明肠道菌群的组成很大程度上与物种有关。野生组检测到的物种丰富度(Chao指数、Sobs指数、Ace指数)  显著高于人工驯养组,野生树鼩在实验动物化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显著下降,但物种的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

报告会上,张老师还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采用微生物多样性、宏基因组、宏转录组、宏蛋白组等多种组学技术交叉融合,挖掘树鼩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基因组成及微生物—环境互作等;动物模型仍然是最好的菌群及其代谢研究的工具,特别是无菌动物模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