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海南长臂猿为何是重中之重?

来源:中国科普网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9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就是为了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而海南长臂猿,作为热带雨林中的旗舰物种,其生存状况直接反映了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保护海南长臂猿关乎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成败。”1月8日,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夏斐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的2020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作如上表述。

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1/7的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区,位于海南省中部山区,东起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西至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自保亭县毛感乡,北至黎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其不仅是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也是亚洲热带雨林和世界季风常绿阔叶林交错带上唯一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全球保护意义。

海南长臂猿,是仅分布于海南岛的我国特有物种,到上世纪70年代末仅剩7-9只个体生存在霸王岭热带雨林。

2019年1月,中央深改委第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吊罗山正式揭牌成立。

“目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保护海南长臂猿保护已成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夏斐表示,它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关键体现。

为了拯救该物种,我国从70年代末就开始采取保护措施。夏斐介绍说:一是于1980年成立霸王岭长臂猿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88年晋升为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强化了保护职责,逐步减少直至停止该区域森林采伐;二是2013年开始实施连续年度监测,及时掌握种群变化动态;三是自2002年以来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强化野外巡护看守,指导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签订社区共管协议书;四是开展栖息地改造,补植补种海南长臂猿喜食乡土树种,改善修复栖息地,并拨付专项资金将保护区内高架电线转为地下埋管通过,扩大了种群活动范围;五是加强保护研究,开展了海南长臂猿种群遗传多样性、食性、调查监测技术等系列研究,2003年编制了《海南长臂猿保护状况调查及保护行动计划》,2014年专题召开“海南长臂猿保护国际研讨会”,探讨保护新策略,完善保护行动计划和保护机制。六是开展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生态改造修复工作,自2005年以来,共改造修复海南长臂猿栖息地5000多亩,其中2005-2008年对南七河3000多亩人工林进行改造,种植各种长臂猿喜食乡土树种超过30万株。2016-2019年实施海南长臂猿栖息地恢复工程,修复2000多亩海南长臂猿栖息地。

据了解,目前,海南长臂猿种群达到4群30只,并显示持续扩大的良好势头。

“海南长臂猿数量虽然有所恢复,但仍未摆脱灭绝的威胁。”夏斐称,为更好地开展保护,海南省专门成立了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希望通过开放式的工作机制集思广益完善保护并尽快出台海南长臂猿拯救方案,加快制定系统的海南长臂猿保护专项规划。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基层长臂猿保护队伍建设,加大霸王岭长臂猿活动周边区域栖息地修复工作,尽快开展生态廊道建设,为海南长臂猿构建迁徙通道。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海南长臂猿知名度,让大家了解、爱上海南长臂猿,进而参与保护。

当谈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工作进程时,夏斐说,下一步,一是加快推进总体规划报批和专项规划编制。二是积极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内设机构和二级管理机构设置。三是稳步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生态搬迁工作。四是依托研究院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特别是加强海南长臂猿保护,扩大建设生态廊道,逐步扩大长臂猿栖息地。五是推进国家公园项目建设,启动智慧雨林、国家公园专用公路、国家公园大门及展示区、电子围栏项目设计和规划建设。六是确界定标并开展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七是出台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相关地方性法规,逐步建立健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法律法规体系。八是加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宣传推介。九是对照评估工作认真落实整改,确保通过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前的验收工作,设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