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药物进入抗新型冠状病毒方案,疫苗有望3个月内临床试验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1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王广发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他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家组成员前往武汉后,自己也感染了这种肺炎。他此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抗艾滋病病毒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俗称克力芝)对他十分有效,服用后只用了一天,体温就下降了。

 

  “从临床上观察,是有效的,尤其是早期病人,用药后情况很快就稳定了,没有进一步恶化。”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也认同这种抗艾滋病药物的作用。一些武汉医生也向卢洪洲提及,武汉服用抗艾滋病药物的艾滋病病人,很少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情况。

 

  作为上海的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储备有抗艾滋病药物。该中心常设500张床位,目前收治确诊、疑似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成年患者。“我们所有患者都在用,越早越好。”卢洪洲说,他所领导的中心还准备了其他临床用药方案,正等待伦理委员会批准。

 

  多种抗病毒治疗方案

 

  1月2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简称《方案》)中也建议,克力芝可用于抗病毒治疗——每次2粒,一日二次。《方案》提出,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药物,但可试用α-干扰素(IFN-α)雾化吸入或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据卢洪洲介绍,目前临床上抗病毒治疗使用的主要是IFN-α,它可以和病毒感染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抗病毒蛋白基因,进而合成多种抗病毒蛋白。IFN-α还能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宿主的免疫防御功能。临床上,IFN-α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等疾病。在针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及SARS的体外研究中发现,IFN-α与IFN-β对冠状病毒均有抑制效果。

 

  克力芝早在二十年前就在美国被批准用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它作为处方药经常与其他抗艾滋病药物一起联合使用,被称为“鸡尾酒疗法”。卢洪洲解释说,新型冠状病毒与艾滋病毒同属RNA病毒,在治疗上存在一些共同点。

 

  克力芝的主要成分(洛匹那韦)属于蛋白酶抑制剂,通过和病毒蛋白酶结合、抑制蛋白酶功能,如此,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聚蛋白就不能顺利裂解,产生的病毒颗粒则是不成熟且无传染性的。

 

  在SARS和MERS爆发时,克力芝也曾被用于临床治疗。不过,对于把这种抗艾滋病药物用于抗冠状病毒上,专家也有不同的看法。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呼吸危重症专家童朝晖说,“克力芝在新型病毒肺炎上并没有适应症,个案有效不代表(对每个人)都有效。”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曾参与非典防治,他也表示,克力芝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卢洪洲还提出了其他药物治疗方案。例如吉利德公司研发的一款新型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Remdesivir(RDV,GS-5734),可以通过抑制病毒核酸合成而发挥抗病毒治疗效果。

 

  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在2016年报道了一例使用RDV治疗的埃博拉感染者病例。研究发现,RDV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等也有抑制效果。卢洪洲介绍说,从目前的研究数据看,RDV可能是最具潜力的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不过,关于RDV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没有相关研究。

 

  针对冠状病毒的新药研发也面临着种种困境。例如,《冠状病毒——药物研发和治疗选择》一文提出,新药研发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在人使用前,需要大规模研究以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这就需要多种动物模型。其次,冠状病毒的多样性,导致针对一种冠状病毒开发的药物未必适用于其他冠状病毒,甚至还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新药在临床试验上也面临挑战,此前爆发的SARS、MERS病毒感染较为分散,不便于临床试验招募患者,难以测试新药疗效。

 

  疫苗研发加速

 

  中国疾控中心1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工作介绍会上,该中心病毒所所长许文波表示,中心已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目前已经成功分离病毒,正在筛选种子毒株。

 

  实际上,该所于1月2日中午就首次接收到湖北省疾控中心送检的4例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标本,并在24小时后从标本中获得了病毒的全长基因组序列。与此同时,多个国外研究团队也正在加紧研发新冠病毒疫苗,但使用的方法各不相同。

 

  美国疫苗巨头Novavax在该国首例新冠状病毒感染者确诊后,即公布开始研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性疾病研究所也与生物技术公司Moderna合作进行该病毒研发,后者专门生产基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疫苗,“mRNA疫苗技术可以作为快速灵活的平台,对遏制新兴病毒的威胁很有用。”该公司表示。

 

  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教授皮特·霍特兹表示,该院正在与得克萨斯大学、纽约血液中心以及上海复旦大学合作开发疫苗。他称,这是一项很好的国际合作,但疫苗研发需要时间。

 

  不过,多位疫苗研发领域的专家对于疫苗上市不乐观。2003年非典爆发期间,从获得基因序列到疫苗首轮人体试验,科学家们用了20个月,然而,针对SARS病毒的疫苗至今仍未上市。

 

  美国德克萨斯州儿童医院疫苗开发中心联合主任Maria Elena Bottazzi说,挑战在于当疫情结束时,疫苗研究的资金就会减少,这种应急性质的资金提供方式,是她对未来疫苗研发最大的担忧。

 

  不过,美国NIH负责此次研究的传染病专家安东尼·法希等人认为,自SARS出现以来,医学界对冠状病毒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可大幅缩短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时间。在mRNA疫苗技术的加持下,安东尼·法希希望,从拿到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到走向一期临床试验,该过程能够缩短至3个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