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每种检测技术所检测的靶标是什么,才能更好地理解检测结果的意义。如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法通常是检测IgG抗体,当动物处于急性感染期时,也可以检测IgM抗体,以确认动物是否感染某病原体。由于该方法检测通量大、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而成本也相对较低,故而成为最常用的筛查方法。但我们需要注意IgG抗体阳性者不一定就表示感染仍在继续,也可能是既往感染。同时,我们还需要知道,仅依靠血清学的阴性结果对于某些病原体而言并不能说明动物未感染,因为可能存在血清学阴性的病原携带者或者感染处于早期阶段,尚未产生可检出的抗体。例如实验猕猴感染STLV病毒后,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时间可以从几个月至几年不等。这时,除了可以通过多次检测抗体以确认动物是否感染外,还可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病原体核酸,以确认动物感染状态。由于PCR方法敏感可靠,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和筛查。此外,病原微生物培养可直接检测完整有活性的病原体,也是常用的检测方法,该法广泛应用于细菌类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中。
在采用多种不同方法对同一个样本进行检测时,也很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其结果的解读要比单一方法检测结果的解读更复杂。此时,兽医需要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动物群体状况和临床症状(很多情况下也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最终评估检测结果及其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控制感染的扩散。表1列举了常用检测方法及使用时的结果解读。
没有任何一种检测方法或技术是完美的,用于病原体检测的众多技术都存在各自优点和局限性(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见表2)。认识到这一点能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更好地解读检测结果。衡量检测结果可靠性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敏感性和特异性。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改变判断标准(Cut-off)来调整敏感性和特异性,将Cut-off值降低可以识别出更多阳性样本,但同时也增加了假阳性,即降低了特异性;将Cut-off值升高时,假阳性结果减少,提升了特异性,但同时也导致阳性样本漏检的可能性大增,即降低了敏感性。(见图1)
图1
如果希望从动物群体中根除某种病原体可以通过下调Cut-off识别更多感染的动物,而在评估流行率时则不建议这样做。
完成检测后,拿到一份标准化的检测报告并将报告妥善存档非常重要。为了更好的了解风险,在审阅这些报告时还应该了解报告中的样本是否已经经过预筛选,能否反应所需实验的动物所在群体的质量。如果一批动物来自有某种病原感染的群体,那么它们的风险比那些来自阴性群体的动物的风险更高。报告中还应体现进行检测的实验室的资质,以确保实验室有良好的质量控制系统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这一点至关重要,没有质控的实验结果是不可靠的。报告应尽可能提供所用方法的相关信息,如果可能的话报告审阅人应和检测实验室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及其它相关数据。如果报告是用于评估动物群体感染率的,那么群体大小、采样数量、频率、如何抽样等信息也应加以说明。
鉴于各个设施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临床兽医需要综合包括病原体特性、检测方法特点、动物来源和状况、试验要求、法规和标准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检测方法,并加强与检测实验室的沟通,了解检测实验室的资质、能力和结果可靠性,最终达到实验室检测工作满足实际需求的目标,保障实验人员健康、动物健康和试验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Weber H , Berge E , Finch J , et al. Health monitoring of non-human primate colonie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Federation of European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Associations (FELASA) Working Group on Non-Human Primate Health accepted by the FELASA Board of Management, 21 November 1998[J]. Laboratory Animals, 1999, 33(suppl 1):3-16.
2. Ivan B, Lorna C, keith L Cutler et al. Revised recommendations for health monitoring of non-human primate colonies (2018): FELASA Working Group Report,10 March 2019. Laboratory Animals,2019, 0(0)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