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健康管理之污染防控措施(下篇)

来源:实验动物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9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微信图片_20200629100715.jpg


完整的健康管理不仅需要合理地制定必须排除微生物列表(见本号《小鼠健康管理——排除微生物列表设置》),还需拥有完备的微生物污染预防、监控和治理的计划及可实施的方案。这些内容都是设施管理者必须清楚和掌握的内容,也是真正确保设施安全运行的关键。上周我们与大家分享了《小鼠健康管理之污染防控措施(上篇)》的前半部分,今天我们继续分享这篇文字的后半部分。


2

微生物监控


微生物监控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感染动物,以控制感染在设施内扩散。显然,任何的监测手段都不能兼顾到每一只动物,而是需要依据潜在感染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能力及机构所能承担的风险水平来制定相应的抽检目标和抽检动物数量(比例)。

 

微生物监控要点包括如下内容:

 

04

检测频率


我国国标要求对SPF项目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但不同微生物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应据此制定不同的监测频次。可以参考FELASA的做法,对一些区域性高发或危害较大的病原,如鼠肝炎、嗜肺巴斯德杆菌等至少应按照每个季度一次的频率检测,对于动物进出频繁、进入设施人员复杂或对动物质量有更高要求的设施也可以将检测调整得更频繁。而对那些很少发生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如小鼠肺炎病毒、鼠棒状杆菌等,一年一次足矣。


05

检测方法


血清学常被用来检测实验小鼠是否曾暴露于病毒、某些细菌和支原体并形成了抗体,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清学检测存在少量交叉反应的问题,因而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多重流式免疫试验(MFIA)方法进行筛查得到的阳性结果应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进行确认,即使是最终确定血清学结果为阳性,也应该和检测实验室密切沟通,探讨此阳性结果的可靠性。

 

另外,聚合酶链反应(PCR)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日常检测过程。PCR可用于直接检测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的遗传物质(DNA或RNA),这对于无法进行血清学检测的免疫缺陷小鼠和免疫状态异常的小鼠而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PCR结果同样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PCR的假阳性通常是由于实验操作中产生的气溶胶或者环境中的目的核酸片段而导致;假阴性通常是由于样本不合适、引物设计不合理、方法未充分验证而导致。

 

微生物培养可以用于大多数细菌的检测,但存在耗时过长、敏感性低、对样本要求较高以及部分胞内菌难以培养等问题。

 

对于肠道寄生虫,通常选用粪便悬浮或过滤沉淀后直接镜检的方法,体表寄生虫通常采用胶带粘取毛发、皮屑后镜检的方法检测。

 

意外死亡动物的病理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是群体健康重要的实验室检查内容。除了实验室检查外,对动物外观如被毛、皮肤、体征(脱脂,肿胀,消瘦等)以及新生小鼠死亡率和断奶后死亡率等指标的关注也有助于辅助判定群体的健康状态。

 

总之,上述所有实验室检测技术对于动物质量检测而言都不可或缺,但也没有哪一种检测方法或技术是完美无缺的,用于微生物检测的众多技术都存在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实际检测过程中,常常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6

结果解读


监控程序的设计目的是及时检测到微生物的存在,而不是用于确定其在动物群体中的流行程度。且没有任何一种监控程序是万无一失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都有存在的可能。即便所有结果都是准确的,也有可能无法检测到群体中的低流行率的传染源。因此,对检测结果的解读还需要依据种群是否发生变化(如动物引进)、违规操作、尸体解剖结果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考虑。关于各个检测方法和结果解读可参考本号前文《实验猕猴健康监测方案要点---检测方法和结果解读》一文。

 

这里提供一个结果解读的参考流程:如果您不相信阴性结果,可考虑重新抽样检测;如果您不相信阳性结果,可考虑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测试方法重新测试(例如,最初使用ELISA进行测试,可继续使用ELISA再加上IFA和(或)PCR进行重新测试,但是血清学和PCR结果不会总是一致),或者对阳性动物同笼、同架或同房间的其他动物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或感染程度。当污染被最终确认时,就应该考虑治理措施了。


3

污染治理


一旦监测到污染确实存在,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在消除感染的同时,防止其进一步向设施的其它区域扩散。在措施上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


●减少污染区人流、物流和动物流到最小化。


●增加检测频率和数量,确定污染范围,削减污染区动物种群数量。


●扑杀整个污染区动物,这点往往是针对烈性传染病或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感染。


●除禁止动物出入、繁殖外不做其它处理,等待污染区形成群体免疫。如果感染的病原体是一种在群体中传播迅速,且仅引起短暂感染并可导致终生免疫的病原体(如鼠肝炎病毒),同时感染不影响科学实验目标的前提下,为继续完成进行中的动物实验,可以考虑此选项。如做此选择,必须采取极端措施以避免将感染传播到其他SPF种群。例如,必须明确物流、动物流和人流的路线。在此选项下最好是停止引进、输出和繁殖动物,直至实验结束并清除污染后再重新启用该设施。需要提醒,本方法的风险较高,可能会把病原体传染给其他房间,且易导致病原在设施内长期驻留。


●对发生污染的房间进行彻底灭菌,方法包括甲醛熏蒸、过氧化氢灭菌或臭氧灭菌等。

 

 

尽管实验动物管理者期望永远都不需要启动污染治理措施,但没有人可以保证污染永远不会发生。污染发生之前制定全面的污染治理计划才是明智的管理策略。其污染治理计划应根据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其核心内容是一旦污染发生时能做出迅速而有效的响应。最后,为了防止由于污染事件而造成无法替代的动物种群损失,胚胎冷冻作为种群备份和快速复苏储备措施往往也是不可或缺的技术和措施保障。



参考文献


1.GB14922.2-2010《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及检测》


2.实验猕猴健康监测方案要点---检测方法和结果解读


3. Laboratory Animals, 1996, 30(3):193-208.


4.https://www.lasmark.cn/index.php/Home/Article/detail/article_id/354.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10006-weixin-1-52626-6b3bffd01fdde4900130bc5a2751b6d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