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脂血症易感(WSHc)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的建立与病理特点研究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20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7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目的    利用一种新型的高脂血症易感(WSHc)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观察其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及病理特点,探讨其应用与科研价值,为 NAFLD 疾病动物模型提供新的选择。 


方法    20 只 7 ~ 8周龄的 WSHc 大鼠,随机平均分为 2 组,分别饲喂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另取 20 只同周龄的 Wistar 大鼠,采取相同处理方式分组作为品系对照。 持续饲喂 12 周后,检测血清 TC、TG、ALT 和 AST 水平,并进行弹性超声成像。 处死动物后取肝进行 HE、油红 O、Masson 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大体细胞形态、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和纤维化情况,分析高脂饲喂后 WSHc 大鼠肝的病变特点。 


结果    与饲喂高脂饲料的 Wistar 大鼠比较, WSHc 大鼠经高脂诱导后,血清总胆固醇显著升高并与临床高脂血症患者接近;肝脂质异常沉积并形成大泡性脂滴;脂滴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形成炎症灶,巨噬细胞增多;可见散在的纤维化病变。 然而,这些病理变化在高脂诱导的 Wistar 大鼠肝组织中并未发现。 


结论    相较于 Wistar 大鼠, WSHc 大鼠高脂诱导后血脂与肝酶接近临床水平,肝组织中有更严重的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且伴有散在的肝纤维化,因此可作为一种新的、理想的 NAFLD 动物模型。


阅读原文:新型高脂血症易感(WSHc)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的建立与病理特点研究.pdf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