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一天你被人戏称为“小白鼠”,那意味着你成为了某种实验的对象了。也就是说:“小白鼠”已经成为公众认可的实验动物代名词。但在科学实验中即便是最常用的白化小鼠也有十数种之多,何况实验小鼠的毛色不仅多样,而且其遗传也非常复杂,显然单凭毛色无法区分这些实验小鼠。其实不同的实验小鼠都有代表自己生物学特性及形成史的专有名字,比如常用的近交系小鼠C57BL/6、BALB/c、C3H、FVB/J、NOD等。
那么这些名字是如何得来的,又隐含了哪些含义呢?本文将给读者朋友们分享一下实验小鼠的命名原则和常用实验小鼠名称的由来及其背后的含义。
几种毛色为白化表型的近交系小鼠
古老的近交系和封闭群多有固定的名字,但这些名字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如第一个近交系小鼠DBA的名称来源于其三种主要毛色基因型的首字母简写,本号《小鼠的毛色是如何形成的?》,NOD这个名字是其主要表型非肥胖糖尿病(Non Obese Diabetes)的首字母简写,本号《免疫缺陷动物模型---NOD小鼠》。
表一列了一些常用实验小鼠名称起源。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类似DBA和NOD这样的简单名称了。实验小鼠不仅拥有多种不同的毛色,它们名称也在不断的演化之中,如DBA/1J、DBA/2J、C57BL/6J、C57BL/6N、NOD/Shi和NOD/ShiLeJ等这些名称则表示在原有近交系小鼠中演化出来的亚系或不同持有机构保有的不同种群。
表一、常用实验小鼠名称起源
因早期亚系分离多发生在同一个机构,因此多在原品系后加数字以作区分。冷泉港演化实验站繁育的DBA小鼠在1929-1930年期间形成了两个不同亚系DBA/1和DBA/2,并沿用至今。Jackson实验繁育的C57BL小鼠在1937年前后分离出了两个亚系,分别命名为C57BL/6和C57BL/10。随着更多的机构或供应商开始独立繁育和拥有自己的近交系小鼠种群,这时一般会在原有品系或亚系后加繁育机构或持有者的字母简写来命名不同机构保有的同一品系来源的小鼠。例如DBA1/J、DBA2/J、C57BL6/J中的字母“J”是Jaxkson实验室的简写,C57BL6/N中的字母“N”是NIH的简写,NOD/Shi中的“Shi”是日本盐野义(Shionogi)制药公司的简写。NOD/ShiLeJ中的“Le”是Jackson实验室Edward Leiter教授名字的简写,而NOD/ShiLeJ这个名称也体现了Leiter教授拥有的NOD小鼠种群来自日本盐野义公司(Shi),最后的字母“J”表示了目前这个小鼠所在机构是Jackson实验室。
为什么不能用简单的品系名简写来表示不同持有机构(者)持有的种群呢?
这是因为近交系小鼠在不断的繁育和不同实验室流转过程中会因为长期分离而产生因遗传漂变等突变积累而形成新的特性。如C57BL/6J和C57BL/6N就分别指代由美国Jackson实验室(J)和NIH(N)各自独立繁育的C57BL/6小鼠后形成了新的亚系。C57BL/6J和C57BL/6N在酒精代谢、糖耐受和视听觉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便是同一个品系的近交系小鼠,也会在长时间分离培养过程中产生严重的遗传漂变。
比如英国的Harlan公司保有从Jackson实验室引进的C57BL/6(C57BL/6JOlaHsd)小鼠就被发现缺少了a-synuclein这个与帕金森氏病相关的基因。这个例子充分说明近交系小鼠种子资源遗传监测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研究人员在开展科研工作中及成果发表时按照规范书写小鼠名称的重要性。显然不能简单地以C57BL/6或B6来标记不同供应商提供的祖系为C57BL/6小鼠。
可以说统一规范的实验动物命名不仅是科学传播的需要,也是科学研究可重复性的需要,可将其视为动物实验必须坚守的3Rs(Replacement, Reduction, Refinement)原则之外的又一R(Reproducibility)。
参考文献
1.Christian G.S and Ralf S. Deletion of the alpha-synuclein locus in a subpopulation of C57BL/6J inbred mice. BMC Neuroscience 2001, 2:11
2.http://www.informatics.jax.org/mgihome/nomen/gene.shtml
3.https://www.jax.org/jax-mice-and-services/customer-support/technical-support/genetics-and-nomencl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