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传染病日益普遍?《自然》研究聚焦人类土地利用方式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7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COVID-19大流行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实际上21世纪以来,新发传染病以更高的频率出现在人群中。背后原因是什么?环境因素是流行病学家经常指出的关键词之一。


8月5日晚间,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全球土地利用的变化正在破坏我们环境中野生动物群落的平衡,相比未受干扰的栖息地,人类主导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更多的人畜共患病宿主。该研究凸显出加强对农业、畜牧业和城市化生态系统监测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考虑与土地利用和保护规划有关的疾病相关健康成本。


该研究题为“Zoonotic host diversity increases in human-dominated ecosystems”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动物学会(ZSL)的研究人员联合完成,通讯作者为伦敦大学学院的David W. Redding 和Kate E. Jones。


论文提到,例如埃博拉、拉沙热和莱姆病这样的人畜共患病,是由动物传播到人的病原体引起的。人们普遍认为,土地利用变化——比如将自然栖息地改造为农业用地或城市——会影响人畜共患病感染人类的风险和出现。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伦敦大学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研究中心的Rory Gibb 博士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www.thepaper.cn)时表示,“西非的埃博拉疫情、SARS和现在的COVID-19疫情表明,一旦新的传染病在人群中蔓延,它更容易传播至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或通过航空运输网络迅速转移至世界各地。”在城市化和全球化程度更高的社会经济世界中,相互联系的全球系统既促进野生生物传染病的扩散,又增加了传染病成为更严重的区域和全球流行病的可能性。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分析了全球范围内6801个生态系统和376个宿主物种,这些数据来自184项研究的数据集,涉及近7000个物种,其中376个已知携带人类共有的病原体。


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对于当地人畜共患病宿主群落具有全球性和系统性的影响。与野生栖息地的生态群落相比,在受人类影响的环境中,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可以从动物跳到人身上)的物种和数量所占比例都更高。这类影响对于啮齿动物、蝙蝠和雀形目鸟类最强,这可能有助于解释它们作为人畜共患疾病宿主流行的原因。研究团队认为,我们可能需要改变全世界土地的使用方式,以减少未来传染病蔓延的风险。Gibb 说,“人类改变世界各地土地的方式,例如从天然森林到农田,对许多野生动物物种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导致一些物种数量减少,而另一些物种则持续或增加。”


Gibb 进一步解释,“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在人类主导的环境中的动物更容易携带传染病,使人类患病。”


眼下全世界依然在抗击COVID-19这种人畜共患病的大流行,研究团队提醒,全球土地利用变化正在增加人类与人类疾病潜在宿主的接触机会。Redding强调,“其他的研究发现,新出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似乎越来越普遍,我们的发现可能从潜在的互有影响的生态变化过程驱动感染风险来解释目日益普遍的现象。”


研究团队认为,尽管有许多其他因素影响突发疾病的风险,但这些发现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减轻进一步暴发类似COVID-19新发传染病风险的策略。Gibb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我们的研究还提出了更广泛的问题,即采用什么样的系统方法来改造生态环境以造福人类和生态健康。”


Gibb称,人们需要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其他政策领域中考虑疾病风险及其他健康因素。在全球范围内,还需要解决土地利用变化的上游经济驱动因素,如海外经济和贸易压力,这些因素会影响全球许多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疾病危害。


Gibb称,人们需要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其他政策领域中考虑疾病风险及其他健康因素。在全球范围内,还需要解决土地利用变化的上游经济驱动因素,如海外经济和贸易压力,这些因素会影响全球许多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疾病危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