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制方法 用M.pneumoniae菌株(ATCC 29342)在37℃的SP-4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2h。离心后沉淀用 SP-4液体培养配成1×100000000CFU/ml。2月龄BALB/c小鼠吸入甲氧氟烷麻醉,造成小鼠过度吸气,鼻内接种含1×100000000CFU/ml肺炎支原体的SP-4液体培养50μl。接种后1~2d可见小鼠发生精神萎靡。
(2)模型特点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与肺炎支原体在肺部的黏附有关,其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后,使宿主细胞死亡、脱落,然后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产生由轻型上呼吸道感染到严重的致死性肺炎等不同的表现。有学者通过鼻腔感染动物肺炎支原体,引起大鼠肺部感染,其感染途径同人类自然感染相似,但接种支原体的量不易控制。小鼠容易操作、免疫学试剂易于得到、有大量的免疫学数据可供参考,所以本模型可用于研究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制及感染后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研究,也可用来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筛选新药等。
(3)比较医学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多表现为咽炎、扁桃体炎和气管炎等,只有3%~10%的病例可表现为肺炎,造模动物肺部病变明显,全肺充血和出血,严重者肺叶分布散在的、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小鼠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引起的临床症状也较轻,病理解剖可见支气管周围、气管周围、血管周围的炎性渗出,实质性肺炎和气管腔渗出,在炎症部位有大量的中性和单核细胞。炎症反应从21d起开始消退。在人类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例中,疾病恢复后数个月仍可在呼吸道检测到病原体,而在本模型中也可出现此情况。在模型动物气管冲洗液中TNF-α,IFN-γ,IL-6,IL-8等显著升高,提示机体处于较高的免疫反应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