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性大鼠恶性垂体腺瘤模型

来源:《常见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7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操作步骤】恶性大鼠垂体腺瘤细胞株(mGH3)用F12完全培养基(F12培养基+15%马血清+2.5%胎牛血清+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U/ml),37℃,5%CO2维持。取对数生长期的mGH3细胞,经消化,磷酸盐缓冲液离心洗涤2次,制成细胞悬液。实验动物为雌性Wistar-Furth大鼠,体重200~250g,按50mg/kg体重戊巴比妥钠腹腔内注射麻醉,固定于大鼠脑立体定向架,碘伏消毒,正中切开头皮,剥离骨膜,钻颅按坐标靶向定位(冠状缝后1mm,中线旁1.5mm,硬膜下4.5mm),将肝素化的导管插入脑室,接种细胞量为1×1000000/ml,注射时间为10~15min,注射完毕继续留针5min后缓慢退出,骨蜡封闭导管开口及骨窗,缝合头皮。大鼠脑内接种mGH3细胞后分笼饲养,观察生长状态,每隔1周随机抽取3只大鼠,麻醉后心脏穿刺抽血,立即离心分离血清,-70℃保存,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整批检测大鼠生长激素(rGH)。完整剥离脑组织,3mm层厚冠状面切片,肉眼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再作病理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

【结果分析】大鼠脑室内接种1×1000000个mGH3细胞,3周内无明显改变;3周后出现肢端肥大症,包括软组织水肿、四肢末端粗大、毛发增多、结膜水肿等改变;5周后大鼠出现厌食、消瘦、恶病质改变;6周左右出现死亡,平均生存(44.2±5.6)d。第4周时可见肿瘤生长于一侧脑室,已向第3脑室和周围脑组织浸润性生长。第6周时见肿瘤充满脑室,并向周围脑组织浸润生长,中线移位,压迫对侧。死亡原因主要为占位效应引起的颅内高压,但死亡时肿瘤体积较脑胶质瘤小,可能循环中高生长激素水平也是引起死亡的原因之一。病理切片镜下见肿瘤细胞圆形,大小一致,核大,核染色质凝聚,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多见,5~8个/10HP,胞浆丰富,粉红色;间质内血管丰富,有血窦;细胞具有垂体腺瘤的病理学特征,但异型性更明显。监测循环中生长激素的水平,接种后1~2周,未见rGH水平明显上升,从第3周起,rGH水平开始上升,以后上升趋势加快,在死亡前rGH水平达到最高。

由于垂体腺瘤生理和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建立一种既符合临床特点又达到实验要求的垂体腺瘤模型比较困难,通过雌激素可诱发垂体腺瘤,但有较大的随机性,诱发瘤种类不一,性质不稳定。采用转基因的方法可以建立稳定的垂体腺瘤动物模型。采用细胞移植的方法建立的大鼠恶性垂体腺瘤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