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集方法对家兔血液参数的影响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6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摘要:目前在实验动物身上进行大量的生理学研究,公众对使用方法有很多批评。因此目前很多努力都集中在动物福利上。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实验样本的采集方法对所选参数的影响。在实验中,第一组从耳缘静脉采集两个血液样品,一种是用标准方法固定动物,另一种是轻轻固定动物的方法采集血液。第二组的实验方法是将实验动物放入袋中,动物处于黑暗中对其进行血样采集。在实验期间,观察了机体内主要应激指标皮质醇的水平以及动物的其他健康参数,包括矿物质含量和血液学参数。结果显示第一组皮质醇水平没有显著变化,但第二组(黑暗)采集的样品中皮质醇水平却呈下降趋势。此外,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出现了显著的下降。矿物含量除磷外其他无显著变化。基于这一结果,认为实验样品的采集对动物的血液参数没有影响,观察到皮质醇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认为即使其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但动物们可能经受了较小的应激。

关键词:兔 血液采集 血液学  皮质醇

简介:有许多类型的实验动物经常经历不同的样品收集。为了动物的福利及健康,更新或改变采集方法以尽可能降低应激,这对动物很重要的,因为这会导致测量参数结果的变化。从实验室动物采集血液是广泛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并且有许多有效的可用方法。在实践中,兔耳动脉和静脉是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最常见位置。兔需要被轻轻地固定。需要麻醉或轻度镇静暴躁的动物。由于很少有关于不同样本采集技术测试的信息报道,我们决定测试一种不同的采血方法来描述应激水平的可能变化。应激是非特异性调节反应的总和,在体内平衡可能造成破坏的情况下,它们会参与其中。应激反应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某些部分激活。应激导致营养素的动员及其优先向供应的组织运输,导致内环境参数值的调整。皮质醇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产生的激素。它能提高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因为它能刺激肌肉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其被肝脏从血液中捕获,支持脂肪酸代谢而不是糖代谢,并为大脑保存葡萄糖,从而确保能量代谢的复杂调节。皮质醇也是一种有效的抗炎激素,在急性促炎性应激反应重新激活后其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广泛的炎症。糖皮质激素类固醇在体内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和特定细胞产物输出(即胶原和粘多糖)。ACTH在调节肾上腺类固醇的合成和分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对肾上腺也具有深远的营养作用。研究的目的是在两个单独的样本采集时间中观察两种体内不同血液采样方法之间的差异。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两种不同的体内采血方法在两个不同的采集时间的差异。目标是基于不同的动物固定方法与不同水平的应激(皮质醇)和其他血液参数。

材料和方法:选择10只家兔(n=10)作为实验对象,关注动物福利以及可能与之相关的无创或低应激样本采集方法。实验为期2周,每周在同一天、同一时间采集一份血样。所有兔18月龄。实验过程中,兔单笼饲养,自由饮食饮水。环境条件每天光照16小时和黑暗8小时(最大强度80 lx),温度20–24°C,湿度65%。

血样采集和分析:每周一次对所有动物采集样品–第一周使用普通的血液采样技术(光照/开放式采集),一人固定该动物,另一人从耳缘静脉采集血液。在第二周,将动物放进一个袋子(黑暗环境)中,只耳朵露出。 将血液收集到两个试管中。对其进行生化,血液学分析。样本离心分离后,取血浆和血清并将其储存在−80°C冰箱中。

血液参数分析:分析血液学指标: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总数(LYM,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总数(MON,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MON,%);中性粒细胞总数(NEU,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红细胞总数(RBC,1012/l);血红蛋白(HGB,g/l);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g/l);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血小板总数(PLT,109/l));血小板百分比(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fl)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c,%)。进一步分析皮质醇水平和矿物质含量。用DIALA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皮质醇含量。

结果:检测的血液学参数,白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总数、血小板百分比、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的水平有无显著变化。在第二组(黑暗组)收集的样本中发现淋巴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与有光照组相比,黑暗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所下降,平均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缩写:白细胞总数(WBC,109 / l); 淋巴细胞总数(LYM,109 / l); 单核细胞总数(MON,109 / l); 中性粒细胞总数(NEU,109 / l);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 单核细胞百分比(MON,%);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 红细胞总数(RBC,1012 / l); 血红蛋白(HGB,g / l); 血细胞比容(HCT,%); 红细胞的平均体积(MCV,fl); 平均血红蛋白量(MCH,pg);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g / l);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 血小板总数(PLT,109 / l)); 血小板百分比(PCT,%);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f1)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c,%)。

两种不同采集方法间皮质醇水平有显著变化,但黑暗组的皮质醇水平呈下降趋势,表明动物在样品采集过程中受到较小的应激。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氯化物水平有显著变化,而在黑暗组中发现磷含量显著增加。

结论: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不同采血方法对血液学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指示采血过程中的应激状态,并对结果进行比较。除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加,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外,其余各血液学参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期间,动物都是健康的。在光照和黑暗环境下,皮质醇水平变化不明显。对于矿物质含量,发现氯化物水平有显著变化,黑暗组中发现磷含量显著增加。实验样品收集方法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没有对动物的健康参数产生不利影响。观察到皮质醇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认为即使其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但动物们可能经受了较小的应激。


原文出自: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ample collection methods on rabbit blood parameters - ScienceDirec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