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学龙课题组在青藏高原发现美洲鼹族(哺乳纲:鼹科)新属、新种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9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课题组与安徽师范大学合作在鼹科分类与系统演化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 Morphology and phylogeny of scalopine moles (Eulipotyphla: Talpidae: Scalopini) from the eastern Himalayas, with descriptions of a new genus and species为题,发表在动物学专业期刊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上。安徽师范大学陈中正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昆明动物所蒋学龙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 

美洲鼹(Scalopini)族隶属于哺乳纲鼹科,该类群的宏进化异常复杂。现生美洲鼹族共46种,除甘肃鼹(Scapanulus oweni)零星分布在我国中部甘肃、陕西等地外,其余物种全部分布于北美。但化石记录显示,美洲鼹族曾广布北美和欧亚大陆,包含至少14个属。目前美洲鼹的起源地尚未确定,但中新世该类群至少发生过三次迁出北美”事件,其中至少两次通过白令海峡”来到东亚,进入我国。该类群第一次迁入我国后保留了甘肃鼹这一孑遗种,而第二次迁入所形成的Yanshuella primaeva+ Yunoscaptor  scalprum都已灭绝。 

20194-6月,蒋学龙课题组在西藏墨脱开展哺乳动物调查时,采集到2号美洲鼹标本。该标本独特的外形与分布引起了科考人员的关注。通过详细的形态学对比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科研人员确定这两号标本为一新属种,命名为:高山鼹属墨脱鼹(Alpiscaptulus medogensis gen. et sp. nov)。分析显示墨脱鼹与甘肃鼹为姐妹群,两者的分化时间发生在中新世中期(11.56Mya),这一时期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及其随后的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这两个物种的分化。另外,相比于甘肃鼹,墨脱鼹保留了很多的原始性特征,推测其有可能是由于喜马拉雅地区较为稳定的环境所致。墨脱鼹是美洲鼹族已知分布海拔的最高纪录(3700m),该属的发现不仅对研究美洲鼹族物种跨大陆的迁徙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探索青藏高原小型哺乳动物的演化与适应过程。 

本研究得到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No. 2019QZKK05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 2017YFC0505200)和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计划(No. XDA20050202)等项目的支持。文章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zoolinnean/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zoolinnean/zlaa172/6069184?redirectedFrom=fulltext 

墨脱鼹(Alpiscaptulus medogensis gen. et sp. nov)模式标本(KIZ: 037966美洲鼹族物种分歧时间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