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蚊子有助于阻止寨卡病毒传播

来源:生物谷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8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寨卡病毒流行称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因是该病毒除了造成神经系统问题外,还会导致孕妇先天性缺陷。从那时起,研究人员就为控制寨卡病毒的传播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而寨卡病毒的传播是通过雌性蚊虫叮咬传播给人类的。


(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

目前,一种预防寨卡病毒传播的方法已获得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批准,该方法将在2021年和2022年向佛罗里达礁岛释放超过7.5亿只经过基因改造的蚊子。这些“自杀性蚊子”经过基因改变,无法产生后代,或其后代无法存活到成年阶段,因此丧失了传播疾病的能力。

但是,清除后代蚊子可能会导致环境复杂化,例如可能破坏食物链。密苏里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对蚊子进行基因改造以使其完全抵抗寨卡病毒。

MU兽医学院副教授Alexander Franz通过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产生了寨卡病毒无法在其体内复制的蚊子,因此无法通过咬人感染人类。

Franz说:“我们通过将人工基因插入到它们的基因组中,从而触发了一种免疫途径来识别和破坏寨卡病毒的RNA基因组。通过开发这些对病毒具有抵抗力的蚊子,疾病传播链条被阻断,因此不再可能传播给人类。”
Franz补充说,这种基因修饰是可遗传的,因此后代蚊子也将对寨卡病毒产生抗性。

Franz说:“我们对控制昆虫媒介(例如蚊子)的策略感兴趣,蚊子传播各种影响人类健康的病毒。如果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来阻止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的病原体的传播,那将是个好消息。我们已经证明这是在实验室环境中对蚊子进行基因改造的可行选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