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麻醉

来源:实验动物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8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微信图片_20210608171533.jpg


高质量的麻醉可减少动物应激,缩短恢复时间,有利于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减少因动物应激产生的实验数据误差,提高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麻醉并不是“一针干倒”,而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本文从动物麻醉、麻醉前给药、诱导和麻醉维持、苏醒监护等多个角度对实验动物麻醉做了概述,以期读者能够初步了解实验动物麻醉药物和方法的选择及其所遵循科学规律、麻醉过程和减少麻醉过程中动物的痛苦的建议,以提升实验动物福利,同时避免麻醉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进而增加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麻醉(anesthesia)


麻醉的作用是消除实验过程中所致的疼痛和不适的感觉,保障实验动物的安全,使实验动物在实验中服从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实验动物、动物模型资源数量和种类都在快速增加,常见的实验动物种类如下表所示。

4.jpg


在模型动物的实验研究中,合适、有效且较少并发症的麻醉方案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没有哪一种麻醉方案可适用于所有品种的动物。

 

气管插管+吸入麻醉以其安全、操作方便、易于控制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体型较大的实验动物。小动物因吸入麻醉的操作要求高,故可选择肌肉注射等其它麻醉方式。

 

麻醉剂和镇痛剂的选择应依据兽医的专业判断,原则是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和实验动物福利要求,又不至对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造成影响。


其选择取决于很多因素,例如:动物的物种、年龄、品种(或品系);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具体药物对特定器官和系统可能存在的影响;手术诱发疼痛的操作所持续的时间和性质;以及药物的安全性,特别是在进行可诱导动物出现生理性缺陷的操作时,如外科手术等。


麻醉前给药


麻醉前给药的作用包括:


1、提高痛阈,增强止痛效果;


2、减少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以便于麻醉操作和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3、抑制迷走神经反射,预防手术中发生呕吐,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的意外,提高麻醉的安全性。超前镇痛和镇静(包括术前和术中的镇痛管理)有利于提高手术中动物的稳定,以及通过降低术后疼痛、减少术后焦虑来优化术后护理和动物福利。

 

常用的麻醉前药物有阿片类:布托啡诺、曲马多、吗啡、芬太尼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卡洛芬、美洛昔康等。

 

由于动物对镇痛剂的反应个体差异性很大,因此无论最初是如何制定缓解疼痛计划的,在开展会引起动物疼痛的手术时以及术后均应密切监测动物状态。


诱导和维持麻醉


可根据研究方案的类型或动物的品种来决定诱导和维持麻醉的方案。

 

多数情况下小动物的诱导麻醉使用的是麻醉气体;大动物的诱导麻醉剂选择较多,常用的有丙泊酚、氯胺酮、阿法沙龙、舒泰等。

 

麻醉药和镇痛药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合法且安全的进行采购、储存、记录以及处理。


在麻醉状态下,动物处于动态多变的状态,各种并发症都随时可能发生,兽医或技术员应持续对动物进行监控,以便早发现,及早进行干预或及时调整麻醉深度来确保动物安全。


在麻醉过程中监护的主要目的有:保持足够的麻醉深度,利于手术操作;减少由于麻醉剂或动物自身疾病导致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并通过适当的措施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术中常规的监护项目

5.jpg


苏醒监护


麻醉结束至动物恢复逆呕或吞咽反射,可拔出气管插管,恢复意识,可趴卧,开始恢复行走能力。苏醒的时长与动物体况、体温、使用的麻醉剂类型、麻醉时长有关。


苏醒期监护要点

6.jpg


术后护理也应包括提供一个安静、黑暗的恢复或休息场所、及时的创伤或绷带处理、提高动物休息处的温度和柔软度、通过口服或注射进行补液以及通过饲喂更适口的食物使动物饮食恢复到正常标准。


对于非存活实验的麻醉(如麻醉后安乐死),需保证麻醉充分以尽量减少处死时动物的痛苦。


小结


高质量的麻醉是动物实验顺利进行的保障,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借鉴临床麻醉技术,结合新进展,探索出对动物实验更安全、更有效、更科学的麻醉方法,高质量地保障动物实验的顺利进行。


实验动物兽医应密切关注机构层面的麻醉操作和相关活动,为动物麻醉和手术操作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福利监督,确保动物健康和福利。


参考文献:


1.Guide for The Care and Use of Laboratory Animals, 8th edition.


2.Cicero Luca; Fazzotta Salvatore et al, Anesthesia protocols in laboratory animals used for scientific purposes[J] , 2018, 0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