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捷凯:细胞“时光隧道”的清道夫

来源:广州健康研究院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6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捷凯今年才31岁,是个标准的80后。然而在生命科学研究学界,尤其是体细胞重编程领域,他无疑是一颗正在升起的科研新星。

近年来,陈捷凯一直致力于将体细胞重编程作为模型研究细胞命运决定过程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先后在诱导多能干细胞领域取得无血清培养基、化学成分确定诱导系统和工程化重编程因子等多个技术上的重要突破,建立了适于进行机理研究的、背景清晰的高效重编程体系;他在此基础上对重编程过程的表观遗传调控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发现BMPs信号能通过调控组蛋白H3K9甲基化抑制多能性转录调控网络的重建,是体细胞重编程的一个关键障碍,另外发现维生素C能够调节关键表观遗传调控酶Tet1在体细胞重编程中的功能,揭示了新的表观遗传调控通路,这两项机理研究均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遗传学》上。截至目前,陈捷凯在国内完成并发表SCI论文1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Genetics, EMBO Reports, Cell Research, JBC等权威杂志上发表7篇学术论文。

陈捷凯研究的是体细胞重编程领域。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工作:干细胞变为体细胞,有一个既定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程序编程。比如人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受精卵是写好一套程序的,经过十月怀胎,就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这就是一个编程的过程。而重编程就是把“时光逆转”,让体细胞回到干细胞的状态。

“以干细胞为基础的细胞移植被认为是可以治疗白血病、帕金森症等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我们需要体细胞回到干细胞那个状态,从而能够变成另外一种细胞,才能治疗相关疾病。” 陈捷凯打了一个比方,“多能干细胞就像一张白纸,可以画各种画;成体细胞就像已经画了图的纸。重编程就是擦掉已经画了月亮的图案,重新变为一张白纸,这样才能把白纸画出其他图案。”

2006年日本科学家通过诱导实现了体细胞对干细胞的“回转”,但那是很随机的状态,效率低,时间长,成功率低。陈捷凯与团队成员经过4年多努力,终于成功破解了细胞转化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障碍”。他们发现细胞诱导过程中会出现大量外观酷似干细胞的“假货”,“这类假货数量巨大且状态稳定,让大部分细胞都被阻碍在‘路障’之外。”在实验中他们不仅发现了诱导成功的“路障”,还找到了清除“路障”的办法——这些酷似干细胞的“路障”在某些诱导条件下,如用维生素C处理,也会变成货真价实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由于陈捷凯在科学上的诸多不俗贡献,近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012年),获得中科院 “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13年)和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3年)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