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酚胺引起心肌病模型

来源:《心血管病实验动物学》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8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1.实验动物  常用体重100~200g大鼠,性别不限。

2.实验方法  需及时描记心电图时可事先将大鼠用乙醚轻度麻醉,仰卧位将头和四肢固定,用胸导联、Ⅱ导联记录心电图。也可先注药,常用异丙基肾上腺素水溶液,也可用去甲基肾上腺素,然后定时观察心电变化。于大鼠后肢大腿内侧皮下注射(也可腹腔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水溶液,每日1次,每次剂量按1~10mg/kg,连续注射2天。每次注射后1、5、10、30、45……分钟均可记录心电图,观察急性心肌缺血改变。

3.参考结果  一般首次注射后第3~4天即形成境界清晰的心肌坏死灶,第7天病灶内成纤维细胞明显增多,第3周后进入心肌纤维化阶段。末次注射后48小时做心脏病理检查,绝大多数动物均可见到境界清楚的心肌坏死灶。这类病灶有的是清净少细胞的坏死后空架;更多的是巨噬细胞反应强烈、成纤维细胞增生旺盛的多细胞病灶。坏死灶主要分布在左心室壁和室间隔上,尤以靠近心尖部为重。通常较大的病灶多分布在乳头肌及内层心肌,而中、外层心肌病灶一般较小。在心壁内层的病灶可见紧贴心内膜下常保留1~2条未坏死的心肌细胞,但这种保留不如典型心肌梗死那样完全,有的部位坏死可直达心内膜。心肌坏死灶常围绕冠状动脉小分支分布。心肌坏死或纤维化的范围可用图像分析系统计量观察,心肌纤维化还可以做胶原含量的检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