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比较不同浓度干酵母、脂多糖注射诱导兔发热模型的体温变化特点,为基础实验提供参考。
方法 将 30 只 2 月龄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 5 组,分别为正常组、20%干酵母组、10%干酵母组、0. 5 μg / mL 脂多糖组、0. 2 μg / mL 脂多糖组,每组各 6 只。 干酵母组于造模前及造模后每 1 h 监测肛温至 26 h、脂多糖组于造模前及造模后每 20 min 监测肛温至造模后 6 h,记录体温与其他症状、体征的变化特点,绘制平均体温曲线,计算各时间点体温变化,比较各组体温变化趋势。
结果 皮下注射干酵母悬浊液,注射后 2 h 内体温下降,低于基础体温。 2 ~ 4 h 体温开始上升,6~ 8 h 达峰值,高温可持续至少 20 h,且随注射浓度的增加,升温值增大,峰值出现的时间延后。 耳缘静脉注射脂多糖,40 min 开始发热,体温曲线为双相热或三相热,致热后 60 ~ 80 min 达体温曲线第一峰,发热可持续至致热后 240~ 300 min,且升温值与脂多糖注射剂量无明显关系,随注射剂量增大发热时程增长。
结论 干酵母和脂多糖是诱导兔发热的可靠模型,干酵母模型为长时、高热发热模型,脂多糖模型发热时程较短。 应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致热模型。
阅读原文:两种兔发热模型体温变化特点初探.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