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健康检测出现阳性该怎么办

来源:赛业生物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4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小鼠健康检测出现阳性

《小鼠铲屎官养成记》,每周为大家介绍一个小鼠繁育与健康的知识点,带大家成为一个合格的小鼠铲屎官。在进行实验研究的时候,小鼠的健康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前几期我们给大家介绍了小鼠健康监测方式以及常见的健康检测方法,那么检测结果出现阳性该怎么处理呢? 

对阳性结果进行确认和分析

1.为什么要验证阳性结果

☑ 即使最好的检测方法,也有可能出现假阳性的结果,这是方法本身或人员操作的问题。例如ELISA法就比较容易出现假阳性; 

☑ 之前的文章有提到,不同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 

☑ 所以一定要验证阳性结果。 

2.如何验证阳性结果

☑ 直接沟通:如果可以的话,一定要和检测人员对阳性结果进行讨论。如果是国内的检测机构,可以直接沟通。国外机构需要发邮件,而且有时差,沟通会比较耗时; 

☑ 对方的验证方法:很多检测机构,在告诉你阳性结果的时候,其实已经验证过了。所以你要跟对方确认,是用什么方法,怎么去验证的; 

☑ 最好使用另一种方法验证:比如ELISA检测阳性,然后使用IFA法对同一样本进行验证。只有两种检测方法验证的检测结果是一致,检测结果的可信度才会高一些。如果对方是用同一种方法,操作了两次,你一定是要打问号的; 

☑ 推荐送不同的检测机构去验证:这也是之前提到的,你要熟悉你的友军。 

确认感染范围

经过确认真的感染了病原体之后,我们要理性地接受事实并进行分析。 

1.首先要分析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养兵千日】

☑ 平时就要把相关病原体的所有的资料都收集到一起。这个需要平时有意识地搜集资料并进行整理,一定避免临时抱佛脚; 

☑ 在资料整理时,要有意识的排序。权威的、经典的资料排在前面,并一定要注明资料来源; 

☑ 如果是英文资料,最好要整理成中英文对照,中文方便自己和他人理解,英文方便确认翻译的准确性。 

【用兵冷静】

☑ 把手头所有的资料都看一遍; 

☑ 先看权威性高且比较新的资料,再看比较旧的资料; 

☑ 要并梳理出所有可能的漏洞,都重新推敲一遍。 

【穷尽所有可能性】

☑ 有些病原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有些通过人员操作不严格传播,有些通过气溶胶传播,有些通过污染环境而传播,还有一些病原体是混合传播的; 

☑ 所以,在分析的时候,要列出所有可能性,然后逐一排查。 

2.根据传播途径,

推测病原体在设施内的传播范围

【推测,然后去验证】

☑ 传染性非常强的病原体,例如小鼠诺如病毒、小鼠肝炎病毒、体外寄生虫等。需要考虑整个设施感染的风险; 

☑ 某些传染性比较差的病原体,比如说螺旋杆菌,在管理严格的设施,可能只局限于某个笼架的几个鼠笼; 

☑ 在推测出病原体的传播范围之后,要对不同的区域,设计不同的采样比例去采样送检。因为推测毕竟只是推测,需要去验证。 

【结果,再评估】

☑ 通过检测结果,再次评估病原体在设施内的感染范围。我们只有在拿到检测结果之后,才能确认感染范围,一定要用数据说话; 

☑ 然后把设施分为三个区域:

低风险区——目前没有检测到阳性,需要持续关注的;

中风险区——目前没有检测到阳性,但是有感染的风险,需要加强检测,持续关注;

高风险区——已经检测到阳性,需要进一步评估处理方案的。

可以参考新冠病毒的低风险区、中风险区、高风险区。 

查找感染来源

1.梳理所有环节

有时很难,但是一定要尽力去思考去分析,对所有的环节进行梳理。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辅助梳理。 

2.分析阳性样本

我们还要对所有的阳性样本进行分析,分析这些阳性样本之间有没有规律,这些阳性样本是在一个饲养室,同一个操作人员,同一个笼架,还是说压根没有任何关系,完全随机的。这种阳性样本之间的关系,对分析样本的感染来源也是非常关键的。 

3.查从内到外

从动物的来源、接触的物料、物品进入方式、人员操作、消毒效果等等都要逐一排查。在这些关键因素都排查过之后,如果还没有找到原因,你可以扩大排查范围,可以去查仓库、供应商、检测机构等等。所有你能想到的因素都要去查,直到找到感染来源。 

4.示例

举个例子,几年前,赛业的动物样本,送国外机构进行COA检测,PCR方法检测到了乙型溶血链球菌。后来我们追查,这个菌来源于饲料中的鱼粉。因为是辐照饲料,而且饲料无菌检测是阴性的,所以这个菌是饲料中的死菌残留,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对动物没有影响。这就提醒我们,当检测到阳性结果的时候,不一定是动物本身的问题。 

对阳性病原体不同的策略

根据病原体对设施、对动物、对实验的影响,制定处理方案,没有统一的标准。 

1.无需清除

你知道这个病原体的存在,经过评估对动物的影响有限,没有必要清除或者清除的代价太大,可以放弃。例如之前推文提到的奇异变形杆菌。 

2.test and cull

进行大规模的筛查,然后剔除检测到的所有阳性动物。这点需要对这个病原体有自检能力。否则送外部检测,这个检测费用是非常昂贵的。还要求有能力将病原体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否则人员操作如果不规范,以人员为媒介传播病原体,分分钟让你的心血付诸东流。 

3.逐步淘汰,重新建群

经过评估,病原体对种群影响有限,对动物使用的影响有限,考虑到种种原因,可以不立即淘汰种群。然后制定淘汰计划,逐步淘汰就行。 

4.紧急淘汰,控制感染,重新建群

经过评估,病原体对种群影响很大,传染性很强,或者对设施内的其他动物种群有影响,那我们就需要考虑立即淘汰,重新建群。例如小鼠肝炎病毒对于生产设施,就必须尽快淘汰,重新建群。 

清除病原体的方式 

1.IVF净化

即胚胎移植,是目前最可靠的净化方式。理论上有个别病原体不能通过IVF净化的方式清除。例如: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POLY(多瘤病毒)和肾细小病毒(MKPV)。但是前两种病毒出现的比例极低,肾细小病毒是新发现的,目前国内机构关注的比较少。可以考虑使用脏垫料哨兵鼠方法进行监测。 

2.剖宫产净化

是一种比较经典的净化方式。有资料表明能够有效的清除小鼠细小病毒、幽门螺杆菌和MNV。但是它的可靠性比起IVF的要稍微差一点。所以为了保证净化效果,可以考虑两轮剖宫产净化。 

3.交叉哺乳

也称为代乳。有资料表明代乳能有效清除多种常见的小鼠病原体,包括MPV、MHV、MNV和幽门螺杆菌。与剖腹产相比,它的优势在于成本更低,而且不需要对有价值的母鼠实施安乐死。 

4.test and cull

有资料表明,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细小病毒、MHV、MNV和小鼠轮状病毒。但这种方式对检测能力、设施管理能力、人员操作要求比较高。 

5.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不可靠,而且只适用于个别的病原体,有资料提到IVC饲养的挠虫和螨虫的治疗。可以考虑用于特别珍贵的稀有品系,不适合用于治疗大规模种群动物。 

6.burn-out

如果一个种群发现了病毒感染,在停止繁育和新引进动物的基础上,让该病毒在现有免疫健全动物中充分传播、感染所有动物并通过动物的免疫系统清除病毒,使病毒在现有动物群体中“燃尽“(Burn out),这一过程约需要15周。历史上曾成功过,但目前不建议使用。因为这种成功,在我们现在这种设施以及现在饲养的动物种群中,已经很难复制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