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电凝法制作兔心肌梗死模型

来源:《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1.造模材料  动物: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0.3)kg;药物:阿托品,地西泮,乌拉坦,青霉素;器械: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双极电凝器。

2.造模方法  地西泮2mg加阿托品0.1mg肌内注射后5min,予以20%乌拉坦1g/kg自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仰卧位将兔固定于动物手术板上,前胸手术部位常规备皮、消毒、铺巾后,取胸骨左侧0.5cm纵向切口,离断胸骨与左3、4肋交界处,去除第3肋,避开胸膜,暴露心脏,小心剪开心包膜,可清楚看到左心耳,左冠状动脉从其后下缘发出,以左心耳下约3mm处为起点,以双极电凝器由远及近电凝,电凝长度约为血管直径的4倍,见血管由红到白,由白到黄皱缩但又不焦脆为度,电凝局部区域变灰白,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出现ST段上抬,初步判断模型制作成功,以0号丝线缝合心包膜,生理盐水冲洗吸干后依次缝合肌肉、皮肤,术后连续7天予青霉素抗感染。

3.造模原理  电凝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导致心肌梗死。

4.造模后的病理变化  取梗死后6h、3天、1周、3周心脏组织,常规HE染色,光镜下可见6h梗死边缘心肌纤维肿胀,呈波浪状,部分核碎裂、核溶解、消失,肌浆均质红染,间质水肿,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呈早期凝固性坏死改变。3天后,梗死灶外周血管充血,有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并伴随液化性肌细胞溶解,镜下可见局灶心肌纤维溶解,空泡变性,形成一个个扩张的内膜空管。1周后梗死边缘区出现肉芽组织,并向梗死灶内生长。3周的组织标本显示梗死局部纤维瘢痕形成。

5.注意事项  手术器械严格消毒,防止手术感染,手术创伤应尽可能小,严格无菌操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