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神经科学家对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进行记录后发现,死亡时的脑电波节律与做梦、回忆和冥想时的规律十分相似。而近日发表在期刊《老化神经科学前沿》上的一项研究为大脑在死亡时发挥的作用提供了新线索,并为濒死体验时看到的“人生的走马灯”提出了一种解释。
想象一下将你的一生压缩到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仿佛一瞬之间,你突然脱离了自己的身体,看着那些难忘的回忆从你眼前接连闪过。濒死体验时也会产生类似的经历。但在濒死过程中、以及真正死亡后,你的大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几百年以来一直令神经科学家困惑不已。不过最近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在弥留之际、甚至死亡之后,你的大脑也许仍保留着活跃状态,甚至还要充当死亡的“协调员”和“指挥官”。
研究人员在一名87岁的患者癫痫发作后,对其开展了持续性的脑电监测,以便监测其发病情况并予以治疗。但在记录过程中,患者不幸死于心脏病发作。这起意外事件让科学家得以首次记录下了弥留之际的大脑活动。
死亡前后900秒内的大脑活动被记录了下来,尤其关注到了心脏停跳前后30秒内的情况,就在心脏即将停跳、以及刚刚停跳的一瞬间,我们发现脑电波的γ、δ、θ、α和β波段都出现了变化。
大脑振荡(一般叫做“脑电波”)指活人大脑中节律性的大脑活动。不同类型的振荡与各种高级认知功能相关,例如专心、做梦、冥想、记忆检索、信息处理、意识感知等等。
希望之源
在我们弥留之际,大脑也许可以通过生成与记忆检索相关的振荡、唤起我们对一生中重要事件的回忆,就像濒死体验的体验者们描述的那样。这一发现无疑对“此前所理解的生命结束时间”提出了质疑。
虽然此次研究首次对人类垂死时的大脑活动开展了监测,但此前研究人员也在受控环境中的小鼠身上观察到过类似的γ波变化。这说明在死亡过程中,大脑组织和开展的生物学反应也许在不同物种中普遍存在。
不过,此次监测结果仅基于个例,且该患者生前饱受身体损伤、癫痫和肿胀的煎熬,给数据的解读增加了难度。不过研究人员正在计划对更多病例开展分析,此次研究结果如同一股“希望之源”。
对于医生来说,将患者死亡的消息告诉痛苦的家属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而从此次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虽然我们所爱之人已经瞑目,准备离开我们前去安息,但他们的大脑也许仍在重播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