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兽医随笔:再谈猴结核》重点谈了猴结核潜伏感染使得对该疾病的防治是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同时结合欧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兽医协会(AVMA)的指导文件或推荐文献,建议平行使用结核菌素皮肤测试(TST) 和γ-干扰素释放实验检测,以实现诊断方案的最佳覆盖,及时并高效的发现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动物。
然而,广大实验动物兽医在面对猴结核防治的时候,还是会面对很多困扰,特别是如何建立全面的猴结核防控措施。
此外,除了现有的筛查手段,我们常常在被动的“等待”下一个“问题动物”的出现,是否有合适的方法来主动面对和预防该疾病。
本文将围绕以下话题,展开探讨:
何谓建立全面的猴结核防控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流程或方法避免外部引入新的传染源,比如猴结核阳性动物,工作人员自身或在工作过程中带入该病原体,以及实验猴生产管理过程中使用的饲料、水果、其他野生动物甚至是虫害引入该疾病。特别是近几年进口实验猴需求和呼声高涨的情况下,建立有效的检疫流程(包括供应商场地检疫)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建立系统的检疫和日常猴结核监测流程,特别是加强诊断方法的最佳覆盖,确保我们的检测手段是有效的且可靠的。此外,为了降低对整个种群的干扰和节约检测成本,建议将现有种群划分为若干个“微生物单元”,针对不同的微生物单元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和流程,是防治结核科学、经济、高效的方法。
此外,建立科学的卫生消毒措施,选择对猴结核有效的消毒剂,优化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频率,可有效降低不同“微生物单元”的交叉污染风险和“单元”内的健康动物的被污染风险。
还有,可以借鉴畜禽养殖中常用的“全进全出”理念,定期清空猴舍,对栏舍进行彻底的清空和消毒,避免糟糕的环境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在“单元”内 “感染-清除-再感染-再清除” 循环反复污染,形成所谓的“猴结核是无法清除的”说法。
除了以上几点,加强兽医队伍的建设、及时隔离并清除感染动物、强化动物设施和种群的日常管理、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来提高大家对猴结核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都是全面的防控措施的必要组成部分。
积极预防猴结核“设想”
整个行业在面对猴结核病的时候,都是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根据现行的规范要求,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及时发现并清除潜伏期或已感染的动物,没有“特效”的预防措施。所以,积极探索出科学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才是更加经济和紧迫的任务。
设想一:卡介苗是否可以使用?
探讨该设想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规范是否有限制、卡介苗是否可以获取、卡介苗的免疫流程、卡介苗对猴结核的预防效果如何、感染和卡介苗接种都可导致皮试阳性反应,是否有条件通过γ干扰素释放实验区分两者?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积极去思考和探索的领域。使用疫苗是预防多种动物传染病的最经济和高效的方法,就猴结核而言,是否具有可行性?
设想二:能否对高风险的“单元”动物或种群实施预防性治疗?
借鉴人结核病的治疗经验,阳性患者将接受6个月以上的药物治疗,尽管不是所有病人都能完全治愈,但总体效果是满意的。
那么,对于疑似感染或者潜伏感染的动物是否可以进行治疗?预防治疗的方案如何制定,如何确认其科学有效性?如果能够探索出一套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方案,将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和实际价值。
总之,面对传染病,我们要保持一颗敬畏的心。但是,我相信通过广大兽医同仁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终将能够战胜猴结核,给实验猴营造更加康乐的生活环境,造福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