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规模新冠尸检结果揭露:新冠是86%尸检病例的根本死因

来源:生物探索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06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根据WHO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21日,全球新冠确诊病例470839745,死亡病例6092933。按陆地板块区分,美洲死亡病例最多,其次是欧洲和东南亚;按国家区分,美国、巴西和印度死亡病例分别以964473、657205和516543占据前三。

图1 截至3月21日 ,全球新冠死亡数据(图源:[1])

新冠导致的死亡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那么“新冠死亡”应如何定义?在感染者中,直接死于新冠病毒的比例又有多大?下面请跟随德国最新新冠尸检研究来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需明确何为“新冠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曾定义“除非确认有明确与新冠无关的他因(如严重创伤),新冠死亡为在疑似或确诊的新冠病例中,由临床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1]。英国国家统计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ONS)则定义为“除核酸检测阳性外,经由医生判断新冠导致死亡被称为新冠死亡”[2]。

尸检是医学领域剖析患者死亡原因的重要手段,各国医学研究者也一直致力于通过尸检来找出新冠病毒与死亡的直接联系,相关的新冠尸检研究并不缺乏,但大多数研究为单个中心进行的中小型队列研究,因此结果不具有代表性。

2020年4月,德国启用了针对新冠的尸检登记处,致力于收集新冠可尸检样本,研究多中心尸检数据,从而向政策制定者、专业协会和公众报告相关数据。2022年2月,德国RWTH Aachen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布了德国首份新冠死亡病例尸检报告,以题为“First reportfrom the German COVID-19 autopsy registry”在线发表在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Europe上(图2),此项研究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新冠尸检研究。

321.png

图2 研究成果(图源:[3])

德国RWTH Aachen医学院的研究团队通过对从德国各地收集来的1129例新冠相关死亡病例进行尸检,重点分析对肺脉管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影响、系统性病毒传播或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探讨新冠病毒与死亡的直接关系。本次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一、多数病例感染后2周内死亡。本次研究样本为1129例尸检病例,多数死亡病例从首次出现新冠症状(或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不到2周(中位数2周,四分位距2.6周),超过三分之一的病例从首次出现新冠症状到死亡的时间间隔界于2~5 周之间,超十分之一的病例在首次感染新冠后超过5周死亡,如下图(图3):

331.png

图3 首次出现新冠症状到死亡的时间间隔(图源:[3])

二、男女死亡高峰年龄段不一。本次研究样本的男女比例为1.8:1,研究发现男性新冠死亡在65~69岁和80~84岁这两个年龄段达到峰值,而女性在85岁以上年龄段达到峰值(图4)。该数据进一步证实,高龄人群感染新冠后的死亡风险更大。

36.png

图4 德国三波不同变异毒株传播期间两性死亡年龄段的差异(图源:[3])

三、新冠是86%尸检病例的根本死因。分析直接导致死亡的事件链后显示,在86.2%的尸检病例中(图5),新冠导致死亡的根本原因中最常见的致死疾病为弥漫性肺泡损伤(DAD)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占全部病例的52.5%,其次是多器官衰竭,占18%;肺部细菌性重复感染,占5.7%;肺栓塞,占4.0%等。在其余14%的尸检病例中,COVID-19是一种伴随疾病。按性别对死因进行分层显示,死因诊断的分布相似,男性和女性死亡病例中未显示显著差异。

37.png

图5 进行尸检病例的死因(图源:[3])

虽然此次研究并未纳入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死亡情况,但本次大规模的尸检报告有助于研究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新冠病毒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为治疗新冠提供理论基础,仍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在此,小编温馨提醒,新冠病毒并非大号流感,对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尤其是老年群体来说,新冠病毒仍存在巨大威胁。


参考资料:

[1]https://covid19.who.int/

[2]https://www.ons.gov.uk/

[3]https://doi.org/10.1016/j.lanepe.2022.10033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