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因基因、形态学、生理生化等特点与人类高度近似,食蟹猴(M.fascicilaris)已作为国际上公认的实验动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研发实验。
肝脏是食蟹猴重要的消化器官,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对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在相关机理研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正常食蟹猴肝脏位置浅表,体积较大,位于右上腹,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骨上缘,下届与右季肋缘平齐,一般不超出右侧肋弓(图一)。肝脏血液供应丰富,呈红褐色,可分为左、右、前、后四个缘和两个面(膈面和脏面)。
图一:肝脏解剖位置示意图病理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动物实验的研究过程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进行食蟹猴肝脏疾病模型变化的长期动态实验观察中,由于受到动物疾病模型与实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对这些疾病模型的病理分析和诊断时,科研人员大多通过盲穿或手术取材的方法得到肝组织,不仅对动物创伤大、术后护理复杂,且易导致各类并发症,不利于疾病模型的长期观察。超声引导下肝组织活体组织穿刺技术能够避开较大的血管及胆囊,具有创伤小、穿刺操作安全简便、术后恢复较好等特点,在临床中此项技术已较为成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操作方法
材料、器械的准备:
开启B超机,将仪器的各项参数调至最佳位置,以获得最优分辨率的超声图像,选择合适的探头(常用3.5Hz)并消毒;选择18G规格的肝脏穿刺针,打开包装,按照说明调整至采样状态(图二)。
图二:全自动穿刺活检枪
动物的准备:
1.凝血功能检测:肝脏穿刺为侵入性操作,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操作前必须了解动物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2.提前6h对动物进行禁食,以防操作过程中动物呕吐导致误吸;
3.镇静:使用氯胺酮,按照5-10mg/kg的剂量对动物进行镇静;也可通过留置针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剂量为5-6mg/kg,观察动物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呼吸平稳后开始后续操作,期间密切关注动物呼吸、体温、心率及对疼痛敏感度的变化,动物肢体或头部微动时可少量追加丙泊酚;
4.保定及消毒:助手将动物仰卧位保定在超声垫上,剃去右上腹肋间到腰部肋缘下区域的被毛,用碘伏进行常规消毒。
穿刺取样:
在消毒好的皮肤表面涂抹超声耦合剂,多断面连续扫查,探明肝脏及肝小叶的位置,注意避开大的血管、胆囊及胆总管。探头锁定目标切面后,穿刺针紧贴探头,沿肋骨边缘垂直刺入皮肤,轻微移动B超探头,观察B超实时影像,使穿刺目标与穿刺针位置在引导线内,即穿刺目标与穿刺针为垂直位置,并避开大血管(图三)。按一次穿刺针尾部的扳机按钮,当穿刺针刺破肝包膜进入肝组织时,会有较为清晰的落空感,实时监测穿刺针进入肝脏情况,切勿刺破膈肌,待穿破肝包膜刺入一段肝实质后(约2cm),再次按下穿刺针尾部的扳机按钮,穿刺针的套管顺着针头迅速打出,肝脏样品便采集到针头的凹槽中,迅速拔出穿刺针,按照实验要求保存或处理样品。
图三:穿刺针进入肝脏示意图
术后护理:
用纱布或棉球按压穿刺孔10-15min,观察穿刺孔周围是否有出血,然后将动物俯卧使身体压迫穿刺处,同时注射止血药物(酚磺乙胺等),待动物苏醒完毕送回笼中。在穿刺完成后4-6h内,须再次扫查腹腔,观察有无腹腔积液,排除大出血情况。连续三天观察动物进食、行为等有无异常。
总结
超声引导下食蟹猴肝脏活体组织穿刺检查技术,定位准确,可实时动态显示活检针进针取材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促进了实验动物福利的完善,为多种肝病模型的动态监测和造模进展提供了准确的病理依据。
参考文献:
[1] WANG Hong. MA Bo. SHENG Qin, et al. Analysis of ultrsound guided percutaneous rhesus monkey liver biopsy[J]. Technical Acoustics. 2018.37(1):62-65.
[2] ZHANG Jingshan. ZHENG Yong, Clinical analysis of 107 cases Ultrasound guided liver biopsy[J], Chongqing Medicine, 2011,40(7):697-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