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披露最濒危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研究新进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7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2022年“国际长臂猿日”暨热带雨林保护国际研讨会24日至25日在海口举行。会上,专家披露了全球最濒危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研究新进展。科研人员利用叫声对长臂猿进行了有效个体识别,发现了不同种群间取食的异同,筛选出多种用于长臂猿“生态走廊”的乡土树种。整体上,海南长臂猿数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良好趋势。

中国共有六种长臂猿,其中海南长臂猿是中国特有种,也是海南特有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目前最濒危的灵长类物种。经过多年的努力,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2群7-9只增加到2022年4月的5群36只,它们生活在霸王岭热带雨林中。种群增长呈现良好的状况,总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范朋飞长期从事长臂猿的行为生态和保护生物学研究。24日,范朋飞以线上参会的方式,分享了其所率团队近期的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成果。

如何进行个体识别是种群精准监测的关键。海南长臂猿没有斑纹,通过影像难以个体识别。长臂猿具有清晨鸣叫的习性,利用叫声是可行的方式。在昌江霸王岭,科研人员部署了多个具有联网功能的声学监测设备,基于无线网络实时收集声音数据。

“当保留1000个特征时,我们识别准确率达到96.9%。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开放集的测试,在加入新的未知个体后,我们的识别准确率依然达到83%。”范朋飞介绍,个体识别方面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团队在2021年9月正式开始行为数据采集,截至2022年6月,记录到海南长臂猿B群、C群数以万计的行为数据。根据一万余条取食行为记录分析,笔管榕、黄叶树、白颜树等乔木,是海南长臂猿的最常光顾“餐厅”。

范朋飞说,据2022年6月前收集的数据,团队发现海南长臂猿的食源植物非常丰富,它们取食116种植物的152种食物。B群和C群取食的食物种类有明显差异,多种食源中,两个群体的主要取食植物仅有6种相同。此外,两个群体的食性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其中,12月和1月海南长臂猿栖息地里果实匮乏,两个群都取食大量未成熟果实、叶和芽等替代食物。

“通过近两年的研究,我们对海南长臂猿活动的节律、栖息地的选择、食性以及鸣声的特征方面都取得了大量基础数据,为我们后续开展保护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资料。”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副院长、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汪继超介绍,目前对海南长臂猿的相关信息仍有短缺,将在尽量减少对长臂猿人工干扰的情况下,持续深入开展基础生态学研究,掌握其繁殖的变化,分群过程中新家族形成的机制,分群的路径等。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的旗舰物种,它的繁衍生息反映了当地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汪继超表示,海南长臂猿个体数量的增加,对于该物种的繁衍生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研人员在追求这个目标的同时,更多是希望通过对海南长臂猿的关注和保护,加强对整个热带雨林的保护,从而使得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能够持续、平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