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莱姆病感染动物模型

来源:《常见和新发传染病动物模型》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2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在对莱姆病的自然宿主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鸟类在该病原体远距离扩散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用鸡作为模型对媒介蜱种和动物宿主进行实验传播研究。

1.造模方法  雉鸡属于雉鸡属,排除莱姆病感染,在温度为20℃专业人员饲养。分为两种方式进行造模,一组雉鸡4只,6周大小,皮下接种1×1000 000伯氏疏螺旋体。另一组选用5只成年6~8月大小,剪去喉咙部、头后部和翅膀下的羽毛,充分暴露羽毛下方的皮肤,用70%酒精消毒皮肤后,放入有80只感染莱姆病的蜱实验房间,使病原体可以通过感染蜱的叮咬感染雉鸡。当带有传染源的蜱叮咬宿主后,由于吸食模型动物血液身体肿胀,证明该动物已经被叮咬。雉鸡感染后除了体温略增高外,无明显症状出现。

2.结果检测  用PCR方法来检测病原体感染后动物模型的皮肤和其他组织中伯氏疏螺旋体DNA。

3.模型特点  选取雉鸡造模成本高,且感染后无明显感染症状出现,只表现为体温略微增高等表现。采用感染蜱叮咬雉鸡造模方式成功率要高于病原体皮下接种造模方式,此点证实野外生存的鸟类动物易被感染蜱叮咬成为病原体携带与传播者。

目前,已经采用了多种动物来制造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动物模型。经常采用的动物有大鼠、小鼠、仓鼠、兔子,这四种动物在感染后可以引起慢性炎症和感染症状表现。经皮内接种伯氏疏螺旋体,此方法是制造啮齿类动物模型常用的方法。螺旋体可以用注射器进行皮内注射(注射经实验室培养的螺旋体),也可以采用传染源硬蜱叮咬宿主的实验方式(采用经叮咬感染莱姆病野生动物而感染病原体的硬蜱)。经实验对比两种感染方式,发现其没有本质区别,都可以成功制造感染模型。大多数实验都采用雄性动物进行造模,当采用雌性造模发现性别在模型制造过程中没有区别,此与莱姆病在人类感染宿主体内无性别差异一致。近交系的实验动物对病原体易感,其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后更易出现器官病变,如心脏、皮肤、关节等,组织抗螺旋体抗体阳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