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上性心律失常贵州小型猪模型

来源:《中国实验用小型猪》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7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我们在动物实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自1998年10月以来,首次进行了经食管低能量同步直流电击转复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研究,本文报告其初步结果。

1.对象及方法  心房颤动(Af)患者3例。例1为女性50岁,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持续性Af患者;例2及例3均为男性,年龄59岁、49岁,分别为快慢综合征待装永久起搏器及特发性Af患者,Af发作时间均在30min以上。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7例(例4~10),男4例、女3例,年龄32~50岁,均无器质性心脏病有关症状及体征。经无创性电生理检查符合顺传型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者7例,符合慢性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者3例,PSVT均为电生理检查诱发,发作时心率128~214次/min。

全部对象均经鼻置入电极导管,PSVT者使用双极导管,平均每极表面积0.51cm2,两极间距3cm;Af者置入6极导管,平均每极表面积0.47cm2,电极两间距2cm。PSVT者导管插入深度(L)系根据由Benson推荐的一元二次直线回归方程衍化出的公式L=10.2+0.16x[x表示身高(cm)]测算,Af者则以同一公式计算结果加3cm为准。

使用改装的国产XJJ-Ⅱ型心脏急救监护仪作连续ECG监侧、记录并用之提供复律电能脉冲,该机改装后除仍可维持原机工作状态外,尚可提供0.25、0.5、1、1.5、2、2.5、3、3.5、4、5、6、7、8、9、10、11、12、13、14、15J共20个档次的同步或非同步电能脉冲。例1于复律前一天服用奎尼丁0.29,3次,术前2h再服一次。复律时,PSVT者以远端电极为阴极,近端电极为阳极,Af者以最远端两个电极为阴极,最近端两个电极为阳极作同步直流电击。为获得满意的复律过程记录,部分病理加用日本产TEC-52008型除颤器做监护导联连续描记。转复PSVT时,不用麻醉剂,复律电能从0.25J开始,逐档递增;转复Af时则于静注安定20~30mg后,5J能量开始,逐次递增5J,至复律成功为止。术毕,每日询问患者有无厌食、恶心及吞咽疼痛等食道损伤症状,Af者术后吃少渣饮食2d。

2.结果  3例Af患者经食管电极发放5J、10J同步直流电能无效而均在发放15J能量时复律成功。例1及例3立即转复为窦性心律,例1继服奎尼丁0.1g,每8h一次维持窦性心律。例2复律后出现长达3.92s的窦性静止,然后为缓慢型心律失常,遂以远端第2及第3个电极作为起搏电极、以60次/ min的频率起搏心房1min后停止起搏,即恢复为窦性心律。例4~10的PSVT均由经食管电极发放0.25J同步直流电能而一次复律成功。

7例PSVT患者在接受0.25J能量电击时无放电瞬间不自主抽动,仅有胸骨后轻度撞击感或电灼感,7例患者均接受过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PSVT,普遍认为低能量电击复律较起搏复律更可耐受。3例Af者在接受10J及15J能量电击时出现放电瞬间不自主抽动,但在接受5J能量电击时无此反应。

术后随机时间为40~105d,除例1在术后吞咽时稍感疼痛并于2d后消失外,其余病例术后均无任何不适。

3.讨论  直流电复律/除颤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手段。既往用于复律/除颤的电极置于胸外体表时,因复律电能大部分消耗在阻抗很大的心外组织,故所需复律电能较大。近年来,经静脉导管心脏电击复律/除颤由于避开了阻抗较大的心外组织,故使用低能量相继获得了成功,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发展了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为有效治疗复发性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保证其生活质量开拓出一条新途径。我们于1988年9月首次将复律/除颤的两个电极均置于动物食管内,采用的能量心脏电击复律数成功的转复了实验诱发的38次Af、12次室速(同步)及43次室扑室颤(非同步)发作,其复律电能阈值分别降至10J、5J及30J以下,且接受了累计100~377.5J能量电击的14只动物食管,均未发现与电击有关的功能及/或组织学损伤证据。本文在此基础上的研究,初步证实经食管低能量同步直流电击转复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也是可行的,并且是安全(包括用于快慢综合征患者,如本文例2)有效的。由于本法与心导管者一样避开了阻抗较大的心外组织,故能以成功的将转复Af及PSVT的复律电能降至15J及0.25J,且患者均无电击时或术后的过度不适。尽管在食管电极及复律/除颤器的设计改良、麻醉剂使用条件、转复室速室颤的技术条件、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后可能出现的情况等方面尚需进行深入研究,但本文首次对急就医学及食管电生理学领域中这一新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作了成功的初步探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