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疾病模型大鼠(乙酸诱发急性溃疡性结肠炎)
肠疾病模型大鼠(乙酸诱发急性溃疡性结肠炎)(DMZ29Ra06)
- 产品货号DMZ29Ra06
- 推荐分类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 本源物种
- 造模动物大鼠(Rat)
- 动物品系Wistar大鼠
- 复制方法成年雄性大鼠,禁食不禁水16 h,用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聚乙烯导管经肛门缓慢插入结肠内 8 cm处,注入8%乙酸溶液1.5〜2 ml,20 s后立即注入生理盐水5 ml,反复冲洗3次。灌肠后观察每日动物的一般活动情况,记录其体重、腹泻及血便等状况。10 d后处死动物,肉眼观察结肠黏膜的变化,取材罝10%甲醛溶液中固定,采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査结肠黏膜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结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
- 模型特点灌肠后1〜3d,动物毛发无光泽,饮食量减少,体重下降,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性腹泻。10 d后,剖解观察可见直肠以上的乙状结肠、降结肠呈连续性水肿,肠壁明显增厚,管壁僵硬,黏膜而有弥漫性出血点、红斑和溃疡;镜下显示,结肠黏膜上皮糜烂、溃疡形成,黏膜下水肿、血管充血、隐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固有层有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细胞更趋向嗜碱性和未成熟的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结肠黏膜TNF -α升高,IL - 10降低。
- 比较医学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生于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性及溃疡性疾病。临床最典型的特征是血性腹泻。症状特征和病理表现可以通过在动物的直肠内灌注乙酸而较好地模拟。 其机制就是利用乙酸的化学剌激造成结肠黏膜屏障结构的破坏,继而产生炎症和细胞坏死。本模型动物结肠黏膜内TNF-α升高,IL- 10降低,与人类UC患者临床表现相似。本模型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周期短,症状特征明显,病理表现典型,病变部位组织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人类UC患者变化相似,尤其适合于UC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活性物质的药效筛选和疗效评价,是目前实验性UC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型之一。但是,由于乙酸接剌激结肠黏膜造成的损伤属非特异性炎症,呈急性过程,不能表现为人类UC所具有的慢性、复发的特点,且模型动物的急性损伤一般在3周内能自愈,这些不足使本模型的应用受到局限。
- 产品价格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