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正在加载数据...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产品首页 > 产品中心 > 实验动物 > 动物模型 > 心血管类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兔(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兔(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

  • 价格面议
  • 品系名:新西兰兔
  • 类型:
  • 应用领域:心血管系统疾病
  • 状态:
  • 检测报告:
  • 所在地:
  • 供货总量:只
  • 更新时间:2017-02-04
收藏此信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兔(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DMZ09Rb02)

  • 产品货号DMZ09Rb02
  • 推荐分类心血管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 本源物种
  • 造模动物兔(Rabbit)
  • 动物品系新西兰兔
  • 复制方法体重2kg左右雄性新西兰兔,经耳缘静脉注入致病性大肠杆菌内毒素250μg。24 h后,以同一剂量,再从免耳静脉注入一次。每次注射后观察其表现并做记录。第二次注射内毒素4 h后,从耳缘静脉注入空气处死兔, 并立即剖验作肉眼观察。取肾组织作快速冰冻切片,HE染色,取肾、肺、肝组织做石蜡包埋切片,分別作HE染色,磷钨酸苏木素(Phosphot-ungstic Acid-Hematoxylin,PTAH)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 模型特点本模型可诱发兔出现类似人体的DIC病变过程及明显的病理学改变,方法简单,结果可靠,便于观察,可供科研应用。
  • 比较医学本模型首次注射内毒素后,模型动物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机体对感染性毒素、活化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等清除能力降低,使第二次注射的内毒素更好地发挥诱发DIC的作用,这是本实验方法优点之一。DIC病变发展的后阶段是继发性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亢进,微血检大多溶解消失,我们在第二次注射内毒素后4 h处死动物,微血栓的检出率较高,并未见明显的溶血、出血现象。这是本实验方法优于其他方法之二。内毒素引起的DIC形成的机制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其诱发兔类似人体的DIC病变过程及明显的病理学改变。
  • 产品价格联系我们

热门推荐

  • 最新产品|公司介绍
  • 联系人:
  • 电话:
  • 传真:
  • 手机:
  • 邮箱:
  • 地址:
  • 邮编:
  • 经营模式:实验动物生产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