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动物模型
创伤后应激障碍动物模型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个体由于经历对生命具有威胁的事件或严重的创伤,导致系列精神症状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分类手册-第四版(DSM-Ⅳ)将PTSD归在焦虑障碍中,并将其分为三种类型:急性(症状持续小于3个月)、慢性(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伴延迟起病(症状在应激后至少6个月才出现)。PTSD症状主要表现为对创伤事件的病理性重现(re-experiencing)、对创伤相关线索的回避(avoidance)、持续性的高唤醒(hyperarousal),以及对创伤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和情感麻木(emotional numbing),患者因此而感到痛苦不堪。PTSD症状一般在遭受创伤后数日甚至数月后出现,病程可长达数年。PTSD动物模型研究发现经过创伤应激处理后的动物在生理和行为上表现出与PTSD患者很强的相似性,表现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HPA axis)负反馈抑制增加、听觉惊吓反应(acoustic startle response,ASR)增强、条件性恐惧反应(conditioned fear response)持续保存、空间记忆受损等。其中多巴胺(DA)和糖皮质激素系统对这些症状具有重要的影响。
PTSD动物模型主要是通过给予动物严重的创伤应激,测试动物行为和生理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应激强度(剂量)依赖的,并可持续较长时间或随时间逐渐增强。研究主要集中于联想性学习的恐惧条件化过程(fear conditioning)和非联想性学习形成的敏感化行为(sensitization)。这是两种不同的学习过程,前者与创伤记忆相联结,表现为病理性重现、回避和对创伤线索的高度警觉反应等症状;后者则与创伤记忆没有直接联结,主要表现为高唤醒、易激惹、惊吓反应增强、情感麻木及社会退缩等症状,二者具有不同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由于PTSD是由系列精神症状构成的临床实体,在基础研究中,研究者一般通过单一动物行为模型探索某个“单一”症状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条件性恐惧记忆模型及敏感化模型的特异性的脑机制。
相关技术资料
运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