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国院士受邀做“研究动物源性病原体 应对未来新发传染病”学术报告
2014年6月25-28日,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在重庆召开。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徐建国院士做了题为“研究动物源性病原体 应对未来新发传染病”的精彩报告。徐院士指出,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地理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交通工具的创新和运行速度的增加,人与野生动物、昆虫等媒介动物的接触机会不断增多,必然造成动物源性的新发传染病频繁发生。自SARS以来,我国几乎每一、二年就发现一种新发传染病,引发重大疫情,给社会、经济、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影响。这些新发传染病,基本上都是动物源性的或动物相关的,如H5N1、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新型H1N1流感、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而许多新发现的动物源性病原体,在被人类知晓之前,在宿主动物中早已长期存在了。也就是说,一些动物携带着许多种尚未被我们认识的病原体,通过研究宿主动物携带的病原体谱,就有可能发现未来引起人间疫情的动物源性病原体。
徐院士在报告会上强调,我们应该重视发现动物源病原体,加快对我国野生动物和媒介昆虫携带的病原、分布特点、遗传进化规律及其对人类致病性等研究,提出可能传播的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名录,分析其自然感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其对人类的感染性、致病性,评估其传播和流行风险,这将为我国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动物源新发传染病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理论指导、应对策略和技术方法。
徐建国院士做报告
徐建国院士简介
徐建国,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被健康报等评为”生命之托.希望之诺——医药卫生界30年“生命英雄”之一。目前担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艾滋病和传染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第二届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第二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973计划重要传染病基础研究专题专家组成员。徐建国及其团队长期从事新发、突发、重大、不明原因性传染病疫情的病原学研究,主持完成九起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传染病疫情或事件的病原学调查,在我国发现两种新发传染病(大肠杆菌O157:H7感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发现6种新的发生变异的病原体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病原体(产志贺毒素的集聚性粘附弗氏枸橼酸菌、巴黎链球菌、序列7型猪链球菌、脑膜炎奈瑟氏菌4821序列群、福氏志贺氏菌Xv血清型、大肠杆菌O157:H7 序列型96等)。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提高了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的科技水平和控制效果。已在JAMA、Lancet、Nature、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等杂志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