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乳腺癌干细胞高峰论坛在沈阳成功举办
10月15日-11月17日,“第十届中国乳腺癌干细胞高峰论坛”在辽宁沈阳如期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主办,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
本届大会继续延续了“乳腺癌干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相结合”的主题,会议线下聚集了国内200余名从事乳腺癌转化医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一起分享与探讨乳腺癌发生、发展和治疗等研究领域的最新发现和成果。由于防疫原因,部分学者通过远程线上直播参与会议享受了这次学术盛宴。我所的陈策实、焦保卫、陈勇彬研究员和蒋德伟副研究员出席了本届大会,陈策实和焦保卫研究员做了大会报告,肿瘤生物学团队大部分成员参加了本次论坛。
15日上午,陈策实研究员就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项目(2020YFA0112300):上皮间质相互转换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功能、分子机制和应用研究举办了年度总结会议,召集了项目中各课题组成员汇报了项目进展情况并制定了各课题组后续的研究目标,为该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十届中国乳腺癌干细胞高峰论坛由青年论坛与常规会议构成。15号下午举办了本届会议青年论坛,旨在为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展示平台。16日上午,常规会议正式开展,陈策实研究员为本次大会开幕式致辞并回顾了本论坛十年的发展历程,该会议从第一届的几十人发展到如今几百人的规模,已经成为乳腺癌以及癌症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了乳腺癌研究由基础向临床的转化,我所陈策实研究员、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金锋教授与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副书记闫灵均作为组委会代表共同切蛋糕庆祝会议十周年的成功举办。随后,全体参会人员进行了大会合影留念。
合影结束后,组委会为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叶棋浓教授颁发了“第五届乳腺癌研究杰出成就奖”。叶棋浓教授长期从事雌激素信号通路与乳腺癌的研究,在该领域取得了非凡的学术成就,其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发表在Cancer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JCI、PNAS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叶棋浓教授做报告介绍了多年来在该雌激素信号调控方面的多个研究,他们提出了雌激素受体亚型平衡调控的理论,研究发现癌基因PES1能够调控ERα与ERβ的平衡并使得两种亚型的雌激素受体发挥截然相反的功能;他们还发现雌激素诱导基因SIX1能够通过调控肿瘤的糖代谢影响乳腺癌进程;此外,叶教授团队多年的研究还鉴定到了FHL、HPIP与EYA2等雌激素受体的共转录因子并揭示了这些共转录因子在调节乳腺癌生长、转移与放疗治疗耐受中的新机制。
在本次大会的青年论坛和常规会议上,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和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等一流高校及研究所的多名学者介绍了各自在乳腺癌干细胞、肿瘤微环境、DNA损伤修复、乳腺癌耐药及新药开发等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基于各自研究成果提出了潜在的乳腺癌治疗方案。
在免疫微环境调控乳腺癌干性方面,来自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胡国宏研究员发现了肿瘤细胞能够通过分泌蛋白酶CTSC招募扩增中性粒细胞并促使中性粒细胞扩增和分泌NET从而影响肿瘤转移;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黄建教授发现γδT细胞影响肿瘤微环境和乳腺癌进程;我所焦保卫研究员发现了Rab13可以通过影响肿瘤周围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与巨噬细胞影响乳腺癌肿瘤细胞的干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李珂研究员发现FGD5能够通过影响EGFR的降解从而影响乳腺癌的干性;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王红霞教授发现TSPAN8能够通过激活Hedgehog信号通路促进肿瘤干性并通过与转录因子SOX9及STAT3形成复合物从而介导下游基因BCL2,MYC,MMP9及EPS8L3的表达进而影响肿瘤微环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程岩教授发现eEF2K能够通过GSK-3β信号通路影响PD-L1表达并通过STAT1信号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
在DNA损伤修复方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谢云涛教授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发现BRCA1胚系突变的乳腺癌起源于管腔谱系细胞,其中三阴性乳腺癌可能起源于管腔祖细胞而ER阳性乳腺癌起源于管腔成熟细胞;同济大学袁健教授发现内切酶ASTE1能够调节DNA双链断裂修复中HR修复与NHEJ修复的选择;天津医科大学石磊教授发现TOPBP1与HTATSF1的相互作用能够影响PRA与RAD51交换进而影响HR修复。
在肿瘤代谢方面,中山大学胡海教授发现PI3Kα可以通过Rac1影响缩醛酶活性从而影响肿瘤糖酵解,PI3Kα抑制剂能够通过非氧化磷酸戊糖途径抑制核糖核酸合成进而诱导DNA损伤;重庆医科大学柳满然教授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Lnc030能够通过PCBP2影响胆固醇合成影响肿瘤细胞干性。
在抗癌新靶点发现方面,南京师范大学陈礼明教授发现蛋白激酶PRKD3能够通过磷酸化CLU促进三阴性乳腺癌;中国医科大学李丰教授发现蛋白激酶PAK5能够通过介导DDX5磷酸化调节miRNA-10b成熟进而促进乳腺癌;南方医科大学邹畅教授发现YY1能够通过DDX3X靶向转录激活驱动蛋白KTN1并促进乳腺癌侵袭与生长。KTN1能够通过影响NF-κB信号通路促进CXCL8分泌从而影响肿瘤微环境。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驽教授团队发现环状RNA circ-HER2能够通过编码蛋白并将其分泌到胞外促进EGFR与HER3的异二聚化从而影响三阴性乳腺癌的进程。
在LncRNA研究方面,浙江大学林爱福教授发现LncRNA SNHG9能够与棕榈酸和LAST1形成相变从而促进Hippo信号通路的激活;北京大学张宏权教授发现EZH2能够抑制LncRNA PAS1表达,PAS1能够通过影响核糖体RNA的合成与转录影响乳腺癌进程;我所陈策实研究员发现KLF5转录因子能够上调LncRNA IGFL-AS1与KRPT4影响三阴性乳腺癌的增殖、干性与迁移等功能。
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面。陈策实研究员介绍了精氨酸甲基化酶PRMT5能够通过甲基化KLF5从而抑制其被FBW7的泛素化降解进而促进KLF5的稳定性的研究;厦门大学刘文教授鉴定了PRMTs调控的甲基化修饰网络并研究了多种PRMT蛋白对于基因可变剪接的影响,同时揭示了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还开发了多种小分子抑制剂;厦门大学尤涵教授发现赖氨酸甲级转移酶LSD1能够被OTUB7B去泛素化从而促进HDAC1/2、CoREST和LSD1复合物的组装并促进组蛋白H3K4与H3K9甲基化修饰从而促进乳腺癌转移。
在肿瘤耐药方面,空军军医大学杨安钢教授发现HLA-G能够介导HER2阳性乳腺癌对曲妥珠单抗的耐药;澳门大学邓初夏教授利用病人来源的类器官高效筛选出临床乳腺癌病人多药耐药后任能发挥抗肿瘤的化疗药物用于病人的治疗并完成了多例成功的临床试验。
在新药开发方面,厦门大学吴乔教授发现小分子化合物Csn-B能够通过阻断Nur77与PPARγ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脂质摄取从而抑制乳腺癌;中南大学罗志勇教授发现小分子抑制剂SPA与LM-2I能够激活ASS1减少胞内天冬氨酸水平从而抑制核酸的合成从而抑制乳腺癌。
此外,这次会议延续往年的传统,专门设立了墙报展示环节以鼓励青年学者成长,让更多的青年学者能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有机会和资深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深入探讨。本次会议上有19份墙报展示,在评委的推荐下,12项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我所与中科大联合培养博士任文龙获得一等奖。
乳腺癌干细胞高峰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反响。来自于基础研究领域和临床的专家们,通过深化交流与合作携手共进,再次让此论坛在乳腺癌基础与转化研究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会议结束前,第十一届乳腺癌干细胞高峰论坛的承办单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毅教授为我们进行了下一届会议的展望与介绍。
最后,陈策实研究员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宣布大会圆满结束,下一届会议将于2021年10月14-16号在山城重庆召开。 此次会议得到了中国医科大学金锋主任团队的大力支持,得到中科院精品课程培训项目支持并受到了多家生物医药公司资助。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