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2-26我国科学家在南沙海槽深水区发现浮游动物新物种新华网广州电 记者23日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经过长期持续的科学考察,最近在南沙海槽深水区发现并命名了一个浮游动物新物种——深海浮萤。
-
2015-02-16孤独鲸鱼“跑调” 歌唱20多年无人理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北太平洋一条神秘鲸鱼被称为 “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它以独特的歌声寻找同伴20年之久,很可能迄今未发现回音。目前,一支探险小组计划今年秋季寻找和研究这条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
-
2015-02-15中科院科学家在斑马鱼模型实验中揭示血管生成调节新机制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阎锡蕴课题组和吴瑛课题组以及动物所刘峰课题组共同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在这篇题目为 “CD146 acts as a functional receptor for netrin-1 in promoting angiogenesis and vascular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中,科学家们鉴定了神经引导因子netrin-1通过内皮细胞受体CD146分子促进血管…
-
2015-02-09科学家发现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动物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发现一种亮绿色海蛞蝓能够盗取所吞食海藻中的基因,使自己具有“光合作用”功能,像植物一样从太阳光线中获得能量。
-
2015-02-09英科学家用转基因作物喂养大马哈鱼产生鱼油北京时间2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培育出一种新型的转基因亚麻荠属植物,它能产生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富含Ω-3脂肪酸油类。此外,这种富含Ω-3脂肪酸的油类也已经被证明是鱼油的安全替代品。亚麻荠属植物的基因在和海藻基因叠接后,就能产生正常情况下只能在鱼类发现的富含脂肪酸的油类。
-
2015-02-02斑马鱼助力降血脂药物研发近日,杭州环特生物科技在Journal of Pharmac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Methods上发表题为Rapid analysis of hypolipidemic drugs in a live zebra?sh assay的文章,详细阐述了通过喂食高脂饮食建立斑马鱼高血脂模型,以及用斑马鱼高血脂模型快速、定量评价和筛选潜在降血脂药物的方法,是斑马鱼用于脂肪代谢研究十多年以来的一次重大突破。
-
2015-01-30斑马鱼资源的开发保藏与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学者在2014年第6期的《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发表了题为《斑马鱼资源的开发保藏与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的综述文章。文章重点介绍全球斑马鱼资源的开发和保藏情况,以及我国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的最新建设进展。
-
2015-01-29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专家所作斑马鱼的质量标准化研究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专家在2014年第六期《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上发表了题为 《斑马鱼的质量标准化》的综述论文。文章综述了斑马鱼的研究历史,生物学特性以及质量标准化的研究现状,并对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在标准化研究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做了探讨,以期为斑马鱼实验动物资源标准化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
2015-01-19科学家完成两栖动物资源“国情报告”历经50年3代人努力,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生物所研究员费梁牵头的“中国两栖动物系统学研究”项目团队首次完成了国家级两栖动物物种编目,被称为中国两栖动物资源最完善的“国情报告”。
-
2015-01-14在斑马鱼一项研究提示含有双酚S/A的产品对大脑的效应对斑马鱼的一项研究提示,胎儿期暴露在双酚A(BPA)或者某些无双酚A(BPA)产品使用的一种相关化学物质中,可能对大脑发育和行为产生可测量的效应。越来越多的文献把胎儿期双酚A(BPA)暴露与童年期的诸如攻击性和多动等行为问题联系在一起,双酚A(BPA)是一种见于许多家用产品的内分泌干扰物。
-
2015-01-14科学家利用单病毒粒子示踪技术揭示海水鱼类病毒侵染机制近日获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秦启伟研究团队与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宏达合作,首次将单病毒粒子示踪技术应用于水生经济动物大分子DNA病毒研究,从时间、空间尺度多层次揭示了石斑鱼虹彩病毒侵染宿主活细胞的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SGIV的致病机理和提供理想的病毒-细胞模型,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Virology上。
-
2015-01-12中科院拟对虾属分子系统学研究获得新进展拟对虾属Parapenaeus属于甲壳动物十足目对虾科,是重要的经济种类。目前全世界已记录拟对虾属19种,是对虾科中较大的属,但拟对虾属包括的种下阶元最多。80%的对虾类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区,而拟对虾属主要生活在外陆架和陆坡深水区。
-
2015-01-04苏州大学利用TALEN技术研究斑马鱼生物钟2014年12月28日,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王晗课题组,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利用TALEN技术,成功制备了两种斑马鱼per2无效突变体,阐明了Per2在斑马鱼生物钟中的基本功能,并为PER2在脊椎动物昼夜节律系统中的积极作用,提供了关键的证据。
-
2014-12-26文昌鱼基因组测序成果在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测序和装配了成年雄性中国白氏文昌鱼(B.belcheri)的二倍体基因组。并生成了反映不同发育阶段、组织和免疫反应和14个转录组。此外,他们还对另外5种文昌鱼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及亚硫酸盐测序。结合这些新的数据与佛罗里达文昌鱼基因组草图,重新评估了文昌鱼和主要脊索动物谱系间不同遗传事件的进化速度。
-
2014-11-17水生实验动物商业化运作模式的调研活动2014 年10 月24 日,国家实验动物专家委员会委员吴淑勤研究员、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水生动物专委会主任李凯彬和秘书常藕琴,对国内首家应用斑马鱼模式动物进行高通量、自动化体内新药筛选及化学品和环境毒理学与安全性评价的外包服务型高科技企业—杭州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访问调研。
栏目搜索: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